來源:來自網(wǎng)絡 作者:徐則民 2009-07-02 21:28:29
(2)每人嘗試“爬上去,跳下來”
教師指導幼兒“蹲一蹲,跳下來”。同時,教師指導兒歌:爬上去,蹲一蹲,跳下來,我真棒!
本過程中幼兒表現(xiàn):幼兒喜歡爬上板凳,但有許多幼兒在向上爬的過程中需要借助一些外力,但所有的小朋友都努力嘗試。尤其是站上板凳后,孩子們很有自豪感。伴隨者教師的兒歌指導,孩子們根據(jù)指示較準確地完成動作。有許多幼兒還自己邊念兒歌邊不斷重復著動作練習,在反反復復中體會樂趣。
。3)差異性指導:疊加兩只板凳或三只板凳或變化角度運動,讓幼兒嘗試在不同的高度上攀爬,并跳下去。
本過程幼兒表現(xiàn):幼兒有了明顯的分流,有小部分幼兒不愿意嘗試新的挑戰(zhàn),依然在原先的板凳上重復著“爬上去、跳下來”。有一半以上的幼兒聚在教師周圍輪流嘗試著爬上兩個板凳并跳下去。在這些孩子中,有四個幼兒甚至拒絕教師的攙扶,愿意嘗試獨自攀爬、獨自從板凳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并勇敢地跳下去;有三四個幼兒同樣拒絕教師的幫助,但攀爬上板凳后,他從板凳的一端爬到了另一端,并顫顫巍巍地站起來、跳下去;有幾個幼兒需要教師幫助,主動伸出求助的手……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力圖做到:承認幼兒的個別差異,根據(jù)幼兒的原有水平進行分組,并在幼兒可能發(fā)展的水平,允許不同幼兒有差異性的發(fā)展。其具體做法:
。1)根據(jù)幼兒的不同水平進行分組,并確立這些幼兒可能發(fā)展到地水平,鼓勵幼兒勇敢嘗試。
。2)根據(jù)幼兒的情緒情感,有些幼兒動作上并沒有發(fā)展到一定水平,但其內心情感對某一教師有“偏愛”,只要跟著這位教師就不哭鬧,教師就順應幼兒的情緒需要,給與“安全感”,并注重在活動中給足幫助,
。3)關注每個兒童的動作發(fā)展,具體措施:首先,創(chuàng)設不同難易程度的環(huán)境,讓幼兒自由選擇(比如:利用板凳的本身的差異;比如利用疊加板凳,增加難度,鼓勵幼兒選擇);其次,給予不同的指導,比如允許幼兒游離教師的活動內容、給予個別幼兒以情緒激勵、給予不同水平的幼兒有不通的動作指導
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在過程設計時也有思考:首先,通過和板凳做朋友,嘗試在板凳間帕來爬去。其目的:主要發(fā)展幼兒的動作協(xié)調性,即便是最熟悉的“爬”,也能發(fā)展幼兒的協(xié)調能力、控制能力,因為板凳有不同地高度;也為了調節(jié)運動量。其次,我們鼓勵每人一個嘗試站上板凳,并“站上去,跳下來”,其目的:發(fā)展幼兒的基本動作(爬和跳),并讓幼兒知道往下跳時,膝蓋彎曲。最后有選擇地疊加板凳,讓不同能力、不同水平的幼兒獲得差異性的發(fā)展,過程中能力強的、動作協(xié)調性好的幼兒能嘗試攀爬更高的高度,并跳下去;而能力差的幼兒在原來的高度中獲得滿足。
最后,活動過程中教師運用兒歌給予符合年齡特點的指令與動作解釋。這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是相當明顯的,教師運用自編的兒歌來幫助幼兒理解指令。比如,關于規(guī)則,教師運用兒歌“爬爬,爬爬爬,爬過去,爬過來,別讓板凳倒下來!”比如,關于自我保護及動作解釋,教師則運用“爬上去、蹲一蹲、跳下來,我真棒!”幫助二歲半幼兒理解動作、執(zhí)行規(guī)則、并嘗試模仿與表達。
案例實錄:小兔跳跳
楊慶
案例1:名稱:小兔跳跳
活動實錄:
今天西西班中的多數(shù)人留在了西西班的老師管轄區(qū)域里游戲的。老師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場地上的布袋發(fā)生了興趣,有許多孩子都拿起布袋想玩,但是他們卻不知道如何玩。有近十個孩子在觀察中、大班的哥哥姐姐在玩布袋游戲,但沒有一名幼兒敢嘗試。
過了一段時間,有幾名幼兒想玩了。于是,教師就告訴班級里的孩子我們使用的玩具的名稱——“布袋”。這時聚集的幼兒又多了起來,達到了十幾名。教師示范它的玩法。在教師示范的時候,有大約四、五幼兒自己拿起布袋來嘗試,這些幼兒得到教師的鼓勵,于是有更多的幼兒來嘗試游戲,剩下有四、五幼兒沒有玩布袋,他們愿意在一邊看著。這時,教師提出大家一起做個游戲,得到了在場所有孩子的同意。
活動目標:1、在老師的幫助下,嘗試玩布袋游戲。
2、知道所使用的物品的名稱。
活動過程:
二、介紹游戲名稱、玩法。
1、分配角色:教師扮演“老狼”,幼兒扮演“小白兔”。
2、規(guī)則:“小白兔”在聽到指令后出來玩,要求雙腳站在布袋中,雙腳并攏跳。當遇到“老狼的時候可以躲到布袋中,也可以繼續(xù)逃,被“老狼”抓到的“小白兔”則坐到邊上休息。
提示:教師在游戲中觀察幼兒的活動量,盡量去抓那些活動量過大的幼兒,使他們有休息的時間。
教師觀察到有個別幼兒活動量不大,因為他總是躲在布袋中,于是教師又提出角色互換,讓那些活動量較小的幼兒來扮演“老狼“的角色。
3、由幼兒來扮演“老狼“的角色,繼續(xù)游戲。
活動反饋:孩子們通過小兔跳跳的游戲,基本上學會了布袋的基本玩法。也使他們的活動量有所上升,因為第一次參加混齡體鍛活動,孩子們的活動量都不大,所以我們通過集體游戲,使他們的活動量能夠形成拋物線。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