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3-29 16:21:58
1、再聽號子,感受一領眾和的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
2、同學分析歌譜,找出相同的部分。
前八小節(jié)是1+1的結構,沒有旋律,都是規(guī)整的八分節(jié)奏。
中間八小節(jié)發(fā)展成2+2的結構。
最后八小節(jié)基本是中間八小節(jié)的反復。
3、學習前八小節(jié)
前八小節(jié)是勞動的吶喊,可采用師領生合再交換的方式學習。
要求吶喊有一定力度,烘托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
4、學唱中間八小節(jié)
分句跟琴唱,唱準相似樂句。
教師示范下滑音的唱法;注意唱準3/4拍這一小節(jié)。
5、學唱最后八小節(jié)
唱一唱與前八小節(jié)不同的地方。
后十六分音符替代了小附點節(jié)奏,吐字要清晰。
6、學生跟范唱完整默唱歌曲
7、學生跟琴完整唱歌曲。
8、教師問學生:號子中出現兩處三拍子的節(jié)奏,如改成二拍子,會給人怎樣的感受?
教師分別組織學生唱唱兩種不同的拍子。
9、師:同學們,我們也來用一領眾和的形式唱唱歌曲。
師生或同學之間進行,注意銜接。
三、歌表演
1、教師組織學生觀看一個勞動場景,加工提煉勞動語言。
2、根據教師的指導,實行分組創(chuàng)編,主題自定,開展小組競賽。
3、各小組匯報表演,表演時邀請其他小組做群眾演員,配合喊號子,烘托氣氛。
4、開展自評和互評活動,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評選最佳創(chuàng)意獎、最佳表演獎、最佳進步獎、最佳領唱獎等。
四、拓展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唱了靖江民歌《打麥號子》,老師還找了一首《船夫號子》,我們也來欣賞一下。
生聽《船夫號子》,在歌聲中下課。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唱:黃梅戲《對花》
聽:黃梅戲經典唱段《天仙配》、《女附馬》。
教學目標:
1、學習用自然流暢的聲音演唱黃梅戲選段,能夠用簡單的、經過提煉的動作進行戲曲唱段表演并能嘗試有個性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通過分角色表演,學生的集體合作意識得以增強。
2、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對黃梅戲這一地方劇種產生興趣,能專注地聽賞黃梅戲選段。對黃梅戲的發(fā)展歷史和流傳地域等知識產生探求的欲望,在聽賞、演唱等音樂活動中獲得積極、愉悅的情感體驗。
3、感悟到江淮地區(qū)蘊藏著豐富的民族音樂文化遺產,民族自豪感進一步增強。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黃梅戲鮮明豐富的地方色彩。
難點:較逼真地模仿《對花》的唱腔特點,以及附點節(jié)奏和一字多音處的準確表現。
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師:泱泱中華,5000年漫長的歷史,有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底蘊。僅就江淮地區(qū)的傳統(tǒng)戲劇來說,就有好多種。這其中、黃梅戲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劇種之一。作為祖國接班人的你,對黃梅戲有多少了解呢?
。▽W生回答,教師了解學情)
師: 近年來,湖北省藝術家代表團到英國進行文化交流,在聯歡會上,英國藝術家主動提出要唱一段他所喜愛的中國民歌,結果唱的是黃梅戲選段;藝術家代表團結束在 日本的訪問回國時,日本朋友在機場唱一段中國歌曲送行,開口一唱,也是中國的黃梅戲;美國的、加拿大的黃梅戲愛好者還經常在網上向中國的朋友求贈黃梅戲的 音樂和錄像帶;在英國國際航班飛機上還把黃梅戲作為最好的音樂播放。1994年,湖北省黃梅戲劇院 應邀赴烏克蘭參加第七屆世界短劇節(jié),首場劇目是黃梅戲的傳統(tǒng)劇目《打豬草》、《夫妻觀燈》。演出一結束。烏克蘭的輿論界一片嘩然,他們驚呼:“中國的歌劇 太神奇了。”他們“寧可放下手中的工作,也要去看中國的歌劇。”評論、報道不斷在各種雜志報刊上出現。聽了這些事例,你想到什么?
。▽W生回答,激發(fā)學習熱情)
2、欣賞黃梅戲選段《對花》
師:我們一起來學習黃梅戲《打豬草》選段《對花》。先請大家欣賞一遍,說出這段唱段中,最吸引你的地方,為什么?
(1)學生談對本唱段的旋律、表現形式和情感以及伴奏樂器的認識。
(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靈活地向學生介紹以下知識:
【鑼 鼓經】簡稱鑼經,戲曲打擊樂各種具有固定程式(鼓套子)的打擊樂“合奏譜”的泛稱。常用的鑼鼓經有“急急風”、“陰鑼”、“沖頭”等,鑼鼓經都采用文字記 譜,所用文字及其代表的含義并不統(tǒng)一,較為流行的記譜法中:“大”,代表單皮鼓;“衣”,代表板;“倉”,代表大鑼;“才”,代表鐃鈸;“臺”,代表小 鑼。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