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7-06 16:10:34
有教師指導的社會認知沖突訓練法這一模式的關鍵在于,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能夠誘發(fā)社會認知沖突的客觀情 境,并且不急于向幼兒陳述正確的道德規(guī)范和要求。這樣可以使幼兒在爭論、辯解和表演(即社會認知沖突) 中去主動探索,并尋求解決辦法。在經(jīng)歷了沖突和解決沖突之后,教師的總結概括會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 取得良好效果。
我們可以讓孩子考慮一些常見的社會認知沖突情境:只有一個蘋果時是給爺爺吃還是給自己吃?車上只有 一個空座,是自己坐呢還是給抱孩子的阿姨坐?只有一臺電視機,自己想看動畫片,爸爸想看足球,到底該怎 么辦?等等,讓孩子們來演一演、扮一扮,促使他們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等孩子得出正確的結論后,再及時 給予肯定和表揚,并讓他們付諸行動,使之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指角色承擔者在特定的情境中,遵循社會對該角色的要求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系列角色行為,即模 仿現(xiàn)實社會中的某些情境,讓幼兒扮演其中的角色,從他人的立場分析問題、處理問題、體驗情感,并通過及 時的反饋,了解別人的需求和感受,從而更好地掌握與角色相適應的行為及道德規(guī)范。角色扮演訓練能顯著提 高幼兒的角色承擔能力和親社會行為水平。幼兒通過角色扮演而實現(xiàn)其角色轉換過程,進入他人角色并體驗他 人情感和行為經(jīng)驗,從而相應地習得該角色的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要求。
我們周圍的每一個社會角色都具有相應的社會責任、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要求。角色扮演法就是讓幼兒扮演某 一個社會角色,從而掌握該角色所應具有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要求。例如,幼兒普遍活潑好動、缺乏耐心、 怕吃苦、畏難,老師就可以讓孩子扮一扮哨兵,而且可以跟他比賽,“看看誰是個好哨兵”。當然,一定要強 調(diào)好哨兵的標準,即保持固定動作越久越好。一開始,老師最好故意“輸”給孩子幾次,以激發(fā)其興趣和勇氣 ,等孩子接受了,習慣了玩這個游戲以后,就可以把這種要求遷移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去,鼓勵孩子時刻以哨 兵自居。久而久之,孩子就會于無意中習得哨兵所具有的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如堅守崗位、一絲不茍)和道德要 求(如堅韌不拔、不怕吃苦、不畏艱難等)。這是固定模式的角色扮演訓練。另外還有一種開放模式的角色扮 演訓練。它一般是給幼兒提供一個故事情境,這故事沒有結尾,是讓幼兒扮演情境中的主人公并嘗試以自己的 行為給故事一個完美的結局。如“早晨,小朋友在排隊做操,小明往后退時不小心踩了小海一腳。做操結束了 ,小海趁小明不注意,也狠狠地踩了他一腳,并轉身就跑。小明愣了愣,趕緊去追小海”。老師可以讓孩子扮 演故事中的“小明”并設身處地地想一想,然后把結局表演出來。老師可以協(xié)助扮演,并啟發(fā)幼兒想出一個好 的結尾。幼兒親自“表演”出來,才不易忘記,而且以后可以落實到行動上。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