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06 16:10:34
長期以來,在幼兒園經常使用的德育方法不外乎說服、榜樣、行為練習、獎懲法。它們往往是自上而下、 由外而內地把一定的思想、認識或觀念賦予幼兒,而不是讓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實踐而得到正確的觀念,更不 是讓幼兒運用智慧和經驗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后產生正確的認識。因此,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道德觀念,不容易牢固, 稍有變化,便會出現(xiàn)動搖。
為此,近年來,我國學前教育工作者引進國外行之有效的德育技術,再通過實驗應用完善我國現(xiàn)有的德育 方法,F(xiàn)選擇介紹幾種經實驗證明應用有效的德育方法。
一、移情訓練法
1991年,韓蘭、琚貽桐在參考美國“學會關心:移情訓練方案”的基礎上,根據(jù)我國幼兒的具體情況編制 了一套“幼兒移情——親社會行為系列教育活動”方案。該方案強調認知——情緒系統(tǒng)的交互作用,綜合運用 認知提示、情緒追憶、情感換位、鞏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移情訓練技術,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 地展開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的教育,訓練技術簡便易學,教育活動實用性強,具有較強的推廣和運用價值。
采用移情訓練法的教育活動一般可分為三步,現(xiàn)結合《關心生病的小朋友》這一教育活動作一說明。第一 步,主要是運用認知提示和情緒追憶技術,組織幼兒回憶、聯(lián)想、討論自己在過去的生活經歷中親身感受過的 情緒、情感體驗,并鼓勵其產生相應的情感反應。如上述活動中首先要求幼兒先想一想:自己生病時是什么樣 子的?心情怎么樣?會想些什么?引導幼兒追憶自己的體驗,從而為下一步理解他人心情打下認知和情感上的 基礎。第二步,主要是運用認知提示情感換位、鞏固深化、情境表演等基本訓練技術,促進幼兒設想他人觀點 、進入他人角色能力的發(fā)展。上述活動中要求幼兒進一步考慮:××小朋友生病在家會怎么樣?會怎么想?等 等,從而促使幼兒設身處地地替“生病的小朋友”著想,并鼓勵幼兒產生相應的情感反應。第三步,向幼兒展 示假設的社會性情感情境,讓幼兒轉換到他人的位置去體驗特定的社會性情感和事件并產生移情,同時,教師 運用鞏固深化的技術,讓幼兒把想法付諸實踐,強化行為練習,使幼兒正確對待情境中他人的情緒反應并采取 積極的行動。
移情訓練法共包括認知提示、情緒追憶、情感換位、鞏固深化、情境表演等子方法,其主要作用和心理效 果如下:
認知提示是通過成人的言語提示,組織幼兒討論、繪畫、唱歌、游戲、表演等形式,幫助幼兒辨別各種不 同的情感及其面部表情,理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中的想法、觀點和情感,促進幼兒辨別他人情感、設想他 人觀點及進入他人角色能力的發(fā)展,進而促進幼兒認知水平和社會理解水平的提高,為產生移情奠定認知基礎 。
情緒追憶是運用言語提示喚醒幼兒在過去生活經歷中親身感受到的最強烈的情緒體驗,引起他們對情緒體 驗產生的情境、原因和事件的聯(lián)想,加強情緒體驗與特定社會情境之間建立的聯(lián)系。
情感換位是提供一系列由近及遠的社會情境(家庭——父母——老人——鄰居,幼兒園——同伴——老師 等),讓幼兒進行分析討論和角色扮演,從而使幼兒轉換到他人的位置去體驗某種情緒、情感狀態(tài),并促進其 角色轉換能力的發(fā)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