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4-25 21:26:43
任務型語言教學認為:人們使用語言的過程就是一個完成各種各樣任務的過程。任務型學習強調通過“做中學”、“學中做”,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習得語言。本課組織學生四至五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共同為大家所熟悉的一個人設計一份“healthy diet”, 并口頭闡述設計的理由。該設計基于課文內容,但又不局限于課文的范疇,旨在貫徹“做中學”、“學中做”策略,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并通過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在自然、真實的情境中,完成任務,體會、掌握語言的應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合作學習教學法
合作學習教學法是以小組活動為主體的一種教學活動,一種同伴之間的合作互動活動,。合作學習教學法有利于改善課堂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促進學生良好非智力品質的發(fā)展,調整學生的語言焦慮感。焦慮是影響外語學習的重要情感因素,外語學習中的焦慮主要是指學習者需要用外語進行表達時產生的恐懼或不安心理。因此,本課打破傳統的“稻田式課堂教學結構”采用“四至五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的課堂教學結構,來組織教學,旨在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為積極學習提供有利的條件,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互相交流,降低語言焦慮感,獲得愉快的學習經歷,從而對學習本身和所學內容產生興趣感。
3.整體語言教學法
整體語言教學法要求按“整體-部分-整體”的模式,進行語篇閱讀訓練,即從“整體”開始,以“整體”結束的“三段式”閱讀教學法。本課采用從整體略讀——分段細讀——聽讀課文內容,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即是這種教學策略的體現。
學法指導:
1.認知策略:指導學生運用已學會的抓重點、做記號、摘筆記等方式,對所學內容進行整理與歸納。
2.調控策略:繼續(xù)培養(yǎng)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的習慣,鼓勵學生增加與教師和同學交流學習英語的體會和經驗,學會科學評價自己的學習行為與學習效果,進一步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樹立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
3.交際策略:創(chuàng)設有意義的情景和任務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四人一小組,進行合作學習,讓他們圍繞課堂任務分工合作,相互探討、相互交流,從而獲得知識、技能和情感體驗,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教學程序:
1.Pre-task
激發(fā)學習興趣,明確學習任務(8分鐘左右)
引入話題,激發(fā)學習興趣,明確學習任務。教師通過一個問題“ Do you think it important to have good eating habits?”呈現文章的標題“We are what we eat”。緊接著引導學生解讀文章標題、預測文章內容,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處于主動認知狀態(tài)。雖然本文標題較抽象, 學生可能一下子無法正確理解其所包含的深層含義,可再采取通過分析句子成分和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eat”進行大腦風暴兩種方式相結合的教學策略來降低理解難度。考慮到文章生詞量較多,且大部分學生對文章的背景知識,了解較少。因此,在引導學生預測文章內容的同時,有必要在討論“What kind of words will be used in the passage?”這個問題時,引出人體每天必須攝入的六種基本營養(yǎng)成分的單詞:protein、calcium 、carbohydrate 、fibre、 mineral、 vitamin 。這樣既可向學生展示本環(huán)節(jié)的重點單詞,又可為閱讀掃清文化背景障礙和語言障礙,又可為突破本文的重難點作好準備。
2.Task-cycle
課文主體內容的教學與操練,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過渡(27分鐘左右)
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在閱讀的不同階段,靈活使用各種閱讀策略,捕捉文章主要信息,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突破本文的教學重點與難點。
3.通過限時閱讀訓練,引導學生略讀文章內容,歸納段落大意,理清全文線索,側重培養(yǎng)快速閱讀理解能力和文章中心把握能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