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3-27 13:09:35
二、整體感知,欣賞草原。
1、課件欣賞草原,用你的語言描述一下草原是什么樣子?
2、速讀課文,課文從幾方面對草原進行了描寫?
草原風光 人情
三、理解課文。
。ㄒ唬⿲W習課文的第一段。
1、老舍先生初次見到草原,美麗的景色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畫出描寫草原的句子。
2、用心讀所畫的句子,從中你讀出了什么?老舍先生又有什么感受?
3、你能把那種感受讀出來嗎?
4、你知道有關描寫草原的詩句嗎?(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5、而老舍先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為什么?品味(演示文稿)
因為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象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因為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理解:翠色欲流、流入云際)
6、此時你的感受又如何?把這種感受讀出來。
7、想不想在欣賞一下讓人陶醉的草原,(課件)配著畫面背一背。
三、小結(jié)。
當我們被美景陶醉時,不但要把所見美景描繪下來,而且此時感受也要寫下來。這樣你的文章會更加形象具體。課文第一自然段就是這樣寫的,再讀一讀,體會一下。
四、作業(yè)。
仿照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寫法寫片斷。
課后反思:
1、以“讀”感悟,從“讀”中去領會句子的含義。
新的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學語文,首先要把握好語言的工具性。多讀、多背是古今中外公認的學習語言的基本規(guī)律。引導學生從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的讀上升到飽含深情、充滿激情的誦,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為了讓學生深刻地感悟草原的美麗景色,我先采用自由讀,邊讀邊在文中找出描寫草原美麗景色的句子并勾劃出來,再一句一句地讀、然后齊讀,最后在學生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礎上配樂品讀。學生在“讀”中充分感受到草原中寫“小丘的線條是那么美,好像只用綠色渲染、而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也讓學生體會到“這種境界,既叫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接下來,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學生通過讀,充分體會到“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含義,這樣就達到了增強理解,提高閱讀能力的目的。
2、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教師轉(zhuǎn)變觀點,教師在教學中起引導地位,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力。我是這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在觀看草原的圖片后,我問學生:“你們會用什么優(yōu)美的語言來描述這些美景呢?”接著讓學生自由讀文,通過小組合作在文中找出描寫這些美景的句子,在學生充分交流討論的基礎上,再讓他們抽小組長匯報學習的情況,然后通過教師的小結(jié),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結(jié)果的判斷做到心中有數(shù)。學生通過互動學習,感到了學習的平等、自主、樂趣。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信心,也避免了教師的包辦代替、滿堂灌輸?shù)膫鹘y(tǒng)教學的弊端。3、知識的延伸與拓展。知識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在教學將要結(jié)束時,我安排了一項延伸活動,假如自己就是訪問團中的一員,在游覽了草原美麗的風光、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后。此時,你有什么話要說,你會怎樣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特點,熱情邀請客人來自己的家鄉(xiāng)做客?學生立即在小組中展開討論,然后在班上進行集體交流匯報。另外,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我鼓勵學生充分利用現(xiàn)代網(wǎng)絡,課后收集現(xiàn)代草原、發(fā)展后的今天的草原的圖片,在班上與同學們交流學習。這樣,學生學習的空間拓寬了。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民族團結(jié)友好,產(chǎn)生熱愛祖國之情,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開頭兩個自然段。
2、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的喜愛之情,能從文中欣賞自然的美麗。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課文體會草原人的熱情好客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用具:
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談話。
1、速讀課文,課文從幾方面對草原進行了描寫?
2、課件欣賞草原的美麗景色。
3、導入課文:草原給我們留下美麗的印象,那里的人們又怎樣呢?
二、理解課文。
1、默讀課文,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草原人的熱情好客的?
。1)生動筆畫,批注。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