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3-16 16:56:58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2018年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最大公約數》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學設計
1.觀察——感知生活數學
學習約數與倍數之后,布置學生回家觀察客廳或臥室,也可到廣場上,看看所貼的地板磚數是否正好為整數塊數(沒有切割)。如果是,沿著長鋪了多少塊?沿著寬鋪了多少塊?測量一方磚的邊長和房間的長、寬,方磚的邊長與房間的長、寬分別是什么關系?
2.思考——理解數學問題
課堂教學伊始,投影出貼了地板磚的長方形廣場平面圖。學生能夠用約數、倍數知識解釋課前觀察到的數學問題:長方形廣場的長是方磚邊長的m倍,寬是方磚邊長的n倍。也可以說方磚的邊長既是長方形長的約數,又是長方形寬的約數。與師生交流之后,再出示一個新的問題:我們學校的畫廊高1.2米(12分米),長是3米(30分米),美術組的同學想在上面正好貼滿大小相同的正方形裝飾畫,這種裝飾畫的邊長應為多少分米(取整數)?會有幾種不同的正方形?
3.實驗——建構數學模型
學生在對畫廊設計問題處于憤悱狀態(tài)之時,老師借用長方形紙作示范引導:這是一張長15cm,寬10cm的長方形紙,我們可以把它設想為縮小后的校園畫廊,(當然也可以想象為客廳或廣場的地面)老師在這張長方形紙上設計了兩種不同的小正方形,(實物投影出示另一張畫了方格的長方形紙)其中一面的小正方形邊長為1cm,另一面的小正方形邊長為5cm,它們同樣整分了這張長方形紙而無剩余。想一想,小正方形邊長除了1cm和5cm以外,還會有其它整厘米數嗎?根據剛才自己的理解,請拿出課前準備好的一張長12cm、寬8cm的長方形紙,仿效老師的做法,設計能正好整分這個長方形紙的小正方形,在紙上畫一畫,看一看有幾種不同的畫法設計,再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規(guī)律?
4.總結——創(chuàng)造數學新知
學生完成上一步操作以后,投影展示學生設計的作品,(會有三種不同的設計:小正方形的邊長分別為1cm、2cm、4cm)引導學生表述自己的想法,交流發(fā)現規(guī)律:因為小正方形要正好整分大長方形,那么,小正方形的邊長既要能整除大長方形的長,也要能整除長方形的寬。也就是說小正方形的邊長數1、2、4、既是12的約數,也是8的約數。同理,1和5既是15的約數,也是10的約數。
至此,通過鋪方磚的生活常識及幾何中長、正方形關系的設計操作,學生實際上已初步感知和理解了公約數的存在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此時,再引導學生通過命名的形式抽象出新的數學概念—公約數:請你根據1、2、4分別與12和8共有的關系給這幾個數取一個新的名稱,師板書:1、2、4是12和8的( ),待學生大都滿意之后再板書:4是12和8的( )。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