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09-06-23 23:19:13
『注釋』①蜆殼:貝殼做的磨墨文具,此處作量具用。②嗣后:嗣,接續(xù),承繼。嗣后即以后,稍后。③壽考:《說文解字》:云:“考者,老也。”即壽老,長壽之意。
『釋義』華佗預先解除小兒胎毒的神方:甘草一指長(外臺為中指一節(jié)),搥碎,用水兩合,煎后取一合。用絲綿沾來讓新生兒吮吸,也可以給他吃一蜆殼的甘草汁,當能吐出胸腹中的穢惡液汁。稍后等嬰兒饑餓或口渴時,再給他吮吸甘草汁。這樣可以使新生兒聰明智慧,健康無病,壽命久長。
『原文』初生三朝,即用三黃湯①解其胎毒,服三四日后,每日投金銀花湯②,至彌月③而止?杀F涠幌,而少瘡瘍之患。若遇寒冬之月,或小兒體寒質薄,則專用金銀花湯亦可。(《筆花醫(yī)鏡·卷三》)
『注釋』①三黃湯:黃芩、黃柏、川黃連、大黃各一錢,濃煎,將絲綿乳頭狀,蘸藥時時令吮,每日五六次,不必盡劑。②金銀花湯:金銀花一味,煎服如上法。③彌月:滿月。
『原文』小兒初生……于兒未啼之時,令精巧婦女①,輕指探兒口,挖去污血。隨以甘草湯……然后看兒面色。若身面俱紅,唇舌赤紫,知其必有胎毒,每日用鹽茶,但不可太咸,以帛蘸洗其口,去粘涎,日須五六次。此法至神至異,世所不知。蓋兒之胎毒,藏于脾胃,口中多有粘涎,其馬牙、鵝口、重舌、木舌,皆從此起。每日拭洗,則毒隨涎去,病從何來?……倘胎毒重,直須洗過周歲方得……倘兒面唇淡瑩此為胎寒,不可用茶,惟以淡姜湯洗拭,每日一二次足矣。(《幼幼集成·卷一》)
『注釋』①精巧婦女:精明靈巧的婦女。
『按語』古代醫(yī)家對拭口和解毒是非常重視的。如果護理得好,新生兒將聰明智慧,健康成長,即是感邪也病變輕淺,易于調治。反之,如果穢惡污血吞入腹內,將遺患無窮。所以,他們把拭口和解毒作為新生兒必不可少的常規(guī)護理之一。
三、洗浴法
我國古代對給新生兒洗澡是頗為講究的,如何調治水,水溫的高低,何時洗第一次澡,洗第二次澡,洗的時間、次數(shù)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洗澡的環(huán)境,具體的洗法,如何護背,以及洗后撒粉等護理,非常詳盡。
另外,洗浴不僅在于清潔皮膚,免生皮膚病。同時,還配伍不同的藥物以治療多種疾病,使洗浴具有更積極的意義。
同時,洗沐防病、剃頭、浣衣、熏衣及如何收藏新生兒衣物,均有述及。
我們只要領會其精神,不必拘泥那些具體方法,相信是會有裨益的。
『原文』凡浴兒湯①,極須令冷熱調和②。冷熱失所,令兒驚,亦致五臟疾也。凡兒冬不可久浴,浴久則傷寒;夏不可久浴,浴久則傷熱。數(shù)浴背冷,則發(fā)癰;若不浴,又令兒毛落。新生浴兒者必豬膽一枚,取汁投湯中以浴兒,終身不患疥瘡。(《備急千金要方·卷五》)
『注釋』①湯:這里指洗浴所用的熱水或藥水。②調和:適中,合適之意。
『釋義』新生兒洗浴,其浴水必須冷熱適。否則,過冷過熱都會使兒受到驚恐,產生五臟的疾病。嚴冬時節(jié)沐浴太久,會感受風寒病邪;夏暑季節(jié)沐浴太久,會感受風熱病邪。給新生兒洗浴的次數(shù)不宜過于頻繁,過頻易使背部受寒,而導致癲癇一類疾病發(fā)生;若不給新生兒洗浴,又會使其毛發(fā)脫落。
若給新生兒洗浴,最好在浴水中加入豬膽汁一枚。豬膽汁大苦大寒,清其脾火,新生兒洗浴之后,可終身不患疥瘡之類的皮膚疾病。
『按語』豬膽汁湯浴兒,現(xiàn)早已不用。至于洗后終身不患疥瘡,恐有言過其實之嫌。
『原文』兒生三日,用桃根、李根、梅根各八兩,上三味,以意著水多少,煮令三、四沸,以浴兒,能除諸瘡。(《華佗神醫(yī)秘傳·卷八》)
『釋義』出生三天的新生兒洗浴,可用桃根、李根和梅根各八兩,加水適量,煮沸三四次,去渣用溫藥水洗浴,能使新生兒免生多種疾病。
『原文』浴兒虎頭骨湯①,主避除惡氣,兼令兒不驚,不患諸疥瘡方。(《外臺秘要·浴兒法·卷三十五》)
『注釋』①虎頭骨湯:虎頭骨五兩,苦參四兩,白芷三兩。右三位味切,以水一斗煮為湯,內豬膽汁少許,適寒溫以浴兒良。
『釋義』浴兒虎頭骨湯:其功效能避穢惡之氣,兼能使新生兒不易發(fā)生驚恐之癥,也不患疥瘡一類的皮膚疾患。
『原文』兒若卒客忤①中人,吐下不乳哺,面青黃色,變弦急者,以浴之方:取錢七十文②,以水三斗,煮令有味,適寒溫浴兒良。(《外臺秘要·卷三十五》)
『注釋』①客忤(wǔ五)中人:逆、不順從。外來為客?外柚腥,又稱中客忤;古代病證名。中客即中人。由于小兒神氣怯弱,如驟見生人,突聞異聲,突見異物,而引起驚嚇啼哭,甚或面色變異,兼之風痰相搏,影響脾胃,以致受納運化失調,引起吐瀉,腹痛,反側瘈疭,狀似驚癇。②文:唐代用的小銅錢,一枚為一文。
『釋義』如果小兒突然客忤中人,不吃母乳,吐下不止,面色青黃,甚則反側瘈疭,可用洗浴的辦法治療:取銅錢七十個,用水三斗,煎煮使之有銅錢的味道,冷熱合適時再洗浴,效果良好。
『原文』壯熱,不能服藥,宜此十二物寒水石粉散方①。(《外臺秘要·卷三十五》)
『注釋』①十二物寒水石粉散方:寒水石、芒硝、滑石、石膏、赤石脂、青木香、炙甘草、大黃、黃芩、芎?、麻黃去節(jié)、牡蠣熬。右藥各等分,搗篩,以粉一升和藥屑三合,復下篩,以粉粉兒。三日,熱退即止。
『釋義』如果小兒壯熱不止,又不能服藥的,可用十二物寒水石粉散,浴兒后用藥粉撒身,一日三次,熱退即止。
『原文』一周之內,切不可頻頻洗浴,恐濕熱之氣,郁蒸不散,遍身生赤游丹毒①。(《嬰童百問·卷十》)
『注釋』①赤游丹毒:丹毒之一種,以其色赤,發(fā)無定處,故名。
『釋義』新生兒在第一周之內,切忌不能頻頻洗澡。恐怕濕熱之氣,熏蒸不散,反而使新生兒周身發(fā)赤游丹毒。
『原文』兒初生,將豬膽汁洗浴,令膚細膩,且無瘡疥。如無,用軟絹輕輕洗之,其白垢自退。每見穩(wěn)婆①將肥皂洗兒頭面,抹入眼中,致目日久不開,因害成瞽②有之;且令皮膚粗澀。亦不可頻洗,泄③兒元氣,或傷臍帶,臍瘡,終身痼疾矣。(《嬰童類萃·上卷》)
『注釋』①穩(wěn)婆:古時稱接生婦女為穩(wěn)婆,又叫接生婆。②瞽(gǔ古):瞎。③泄:液體或氣體排出為泄。另一個意義為漏露。
『原文』其浴兒,當護兒背,恐風寒從背而入。(《幼幼集成·卷一》)
浴兒之法五枝湯①……且滋肌膚免生瘡。(《醫(yī)宗金鑒·卷五十》)
『注釋』①五枝湯:槐、桃、桑、柏、柳枝,熬水洗浴。
附:剃頭、熏衣和洗眼。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