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9-21 10:04:26
融思維教育于幼兒美術活動中
心理學、腦科學的研究表明,美術教育有助于幼兒大腦潛能的開發(fā),對于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尤其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將思維教育的圖形、語義、行為等方面的目標滲透到幼兒園美術活動中,可以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理解力、判斷力、創(chuàng)造性等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1.利用繪畫活動幫助幼兒理解空間關系,提高幼兒對圖形轉換與圖形關系的理解能力
圖形轉換認知就是把已發(fā)現(xiàn)、了解、識別的圖形信息,轉化為另一種形式的圖形信息,或者從另一個視角重新認識已知的圖形信息。圖形轉換認知能力是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一種基礎能力,教師在繪畫和手工活動中應注意為幼兒提供轉換認知的機會。如教師在引導幼兒畫一個花瓶的時候,可以突破以往僅從正面一個角度來畫的方式,讓幼兒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分別選擇正面、背面、側面、俯瞰等角度來畫花瓶,在繪畫完成后,再讓幼兒觀察不同角度畫出來的物體有什么不同,幫助幼兒學會不受角度變化的影響來認識事物,以此來幫助幼兒理解物體的空間守恒性。
美術作品中蘊含了豐富的圖形關系,教師可利用這些圖形信息,發(fā)展幼兒對圖形關系的理解能力。如在繪畫活動中,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幼兒在構圖方面較為隨意,畫面內(nèi)容多是羅列的形式隨意擺放,看上去缺乏空間感,這與幼兒對圖形關系的認知能力發(fā)展有關,幼兒還不能很好地理解空間中的各種關系,如上下、前后、里外等。教師在尊重幼兒這個時期的繪畫作品特點的同時,要注意觀察幼兒繪畫作品中圖案的布局和構圖特點,及時捕捉和發(fā)現(xiàn)幼兒尚未掌握或尚不清楚的圖形關系,然后有重點地去引導幼兒進行練習。如中班幼兒的作品《周末》,畫面中描繪了幼兒周末外出看到的事物,畫中有飛機、救護車、小女孩、小房子,但是各個物體完全是無空間感的羅列,幼兒并沒有認識到“小女孩站在路旁,救護車在路上面開,小房子在飛機下方,飛機在天空中飛”。教師可以根據(jù)幼兒的實際情況,有目的地開展繪畫活動,幫助幼兒逐步理解其中的位置關系“旁邊、上方、下方、上面”,即便幼兒還不能用語言準確地表達這些位置關系,但教師可給幼兒提供實踐機會,讓幼兒在圖形層面上通過圖畫作品表現(xiàn)出來。
2.在美術欣賞活動中引導幼兒對圖形信息進行觀察與判斷,發(fā)展幼兒的圖形評價能力
幼兒的美術活動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圖形信息,幼兒需要經(jīng)常對這些信息進行比較、判斷和評價。在美術欣賞活動時,教師可引導幼兒對畫面信息進行觀察、判斷,從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圖和作品所要傳達的信息。如畢加素的作品《夢》和《哭泣的女子》,教師可引導幼兒通過對比的方式,讓幼兒對兩幅作品的顏色、線條、人物表情等方面,進行觀察、比較和判斷,從而體驗畫面所傳遞的快樂與不快樂的兩種感覺。
而通過對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形式和表現(xiàn)風格的比較,可以提高幼兒對作品的審美感受和判斷能力。如在蒙克作品《吶喊》的欣賞活動中,畫家表現(xiàn)同樣的形式、內(nèi)容、情緒,卻用了木刻、蛋彩畫的表現(xiàn)手法,教師可引導幼兒比較同類作品,感受不同表現(xiàn)手法帶來的視覺效果。又如,教師在幫助幼兒了解不同繪畫工具的使用效果時,可以將彩筆畫、水粉畫、水墨畫等圖畫作品對比呈現(xiàn),讓幼兒去觀察、評價其效果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同樣,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色彩的使用特點,教師可讓幼兒觀察和對比同一作品的不同著色特點,從而判斷哪種顏色更加適宜。這些都在潛移默化中發(fā)展了幼兒的圖形評價能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