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9-21 09:19:43
分析:正如美國研究兒童繪畫心理的學者克萊爾格羅姆博士在《兒童繪畫心理學:兒童創(chuàng)造的圖畫世界》一書中指出的:“在口語指導下,那些在自由繪畫任務中只能畫出涂鴉模式的兒童,也能夠畫出可以辨認的人物形象。”
我在班上對年齡更小且沒有繪畫基礎的幼兒進行過口述繪畫的指導,在口述了人物——“人有個頭、有眼睛……還有什么呢”以及魚類——“魚的身體是……它身上有……”的基本形象后.幼兒大多數(shù)能夠按照自己已知的經(jīng)驗,通過回憶和想象,畫出具有表征意義的圖畫。
所以,當我們鼓勵幼兒口述,雖然沒有了教師教授的技能技巧示范、范畫提供,幼兒依然能夠順利地進入象征期。
四、及時追問。幫助幼兒豐富繪畫語言
很多情況下,由于繪畫過程中無法顧及所有幼兒,教師會忽略幼兒畫面中所傳遞的信息。其實,我們可以在活動后,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尋找恰當時機追問幼兒,甚至可以延伸到家庭,由家長來配合完成,共同觀察、傾聽幼兒的繪畫語言。在得到及時、充分的肯定后,幼兒的繪畫作品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都將得到豐富及提高。
案例:小密的那些畫
小密是個比較內向的幼兒,平時不太愛說話,他沒有參加過任何繪畫班。進入中班以后,他的畫逐漸有了不同,筆者試著將他的作品展示給不同的成人看,他們基本都表示“看不懂”。
這是小密升入中班后第一張令人看不懂的作品。當時大家正在畫自己收集來的樹葉,大多幼兒畫的都是單片的樹葉,或者在樹葉周圍添畫了太陽花朵等,而小密的畫面卻與大家的不同,他匆匆地把畫紙塞在作品堆中走開了。當老師叫他來的時候,他顯得很緊張,老師問他畫的是什么,他也支支吾吾,在一再鼓勵下才告訴老師:“這個落葉掉到樹下面了。”此刻老師才明白那咖啡色的是樹干。
當老師和幼兒們一起畫小船的時侯,小密的畫面上甚至沒有一艘完整的船。他把作品交給老師的時候,欲言又止,最后還是在老師的詢問下說出了實情:“黃黃的是沙灘,船開走了。”
老師組織幼兒畫教室里的植物,小密選了一盆綠蘿,老師這次站在邊上看著他畫?删驮诳煲Y束的時侯,他在右上角畫了個黑色的框還有黑點,這次他很主動地告訴老師:“這是窗戶,外面下雨了。”當時,窗戶外的確下著大雨。
又一次口述繪畫活動中,老師請幼兒們畫一幢帶有房子的作品,大部分幼兒畫的房子很大,居中或居一側。而小密的畫中,最大的又是一團看不懂的內容。當他交作品時,他主動和老師說:“房子前面有一棵樹,樹上結了個蜘蛛網(wǎng),這是蜘蛛,這個蟲子(見右側黑點)飛到(用咖啡色的虛線、黑色的箭頭表示)蜘蛛網(wǎng),給抓住了。”
自由繪畫中,大家各自畫著自己喜歡的畫。小密畫完后主動找老師和身邊的朋友說:“這梨熟了,吸引來了小蟲子,小蟲子吃著梨很開心啊。”
分析:像小密這樣的幼兒其實挺多,他們內斂、害羞,不善于表達,但是他們通過另外一種語言——繪畫,將自己的想法展現(xiàn)出來。作為老師,我給予他耐心的等待、傾聽,鼓勵他不但是在繪畫、創(chuàng)造上有了發(fā)展,更是跨領域地在語言、社交上得到了提高。
當我們把觀察、想象的權力和空間還給幼兒,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們觀察時最先關注的并不是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東西,而是他們獨特的經(jīng)驗和發(fā)現(xiàn)。
當我們不再強調技能技巧,不再出示范例,我們會發(fā)現(xiàn),幼兒依然能夠用他自己的繪畫語言來展現(xiàn)想要表達的內容,而且還富有個性、活靈活現(xiàn)。
當我們每次都愿意傾聽幼兒的表達,我們會發(fā)現(xiàn),幼兒會逐漸愿意主動地告訴我們他創(chuàng)作的奇妙世界。
每個幼兒的繪畫行為以及作品中所傳遞的信息,都代表著自己獨特的經(jīng)驗、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教師在觀察幼兒繪畫的同時,要尊重幼兒的每一個想法、每一筆畫,并在過程中找到正確的方法引導幫助幼兒更好地創(chuàng)造與發(fā)展,正如《指南》中所說的:“每個幼兒心理都有一顆美的種子。”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要讓這顆種子萌芽。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