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0 10:35:29
幼兒數學小組操作形式管窺
幼兒數學小組操作形式,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創(chuàng)設操作環(huán)境,讓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操作,然后教師進行指導的數學操作形式。這種操作形式介于集體操作形式和個別操作形式之間,它既承認幼兒學習數學所具有的共性特點,又強調其個性特點,是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數學操作較為理想的一種形式。
一、實施幼兒數學小組操作形式的價值
幼兒數學小組操作形式由于其內在獨特的結構決定了它對于幼兒學習數學具有明顯的價值。這種價值不僅表現在對幼兒主體性的發(fā)展、社會化的進程、數學經驗的分享和合作能力的提高,而且表現在有利于教師個別化的指導等上面。
二、幼兒數學小組操作形式的適宜內容
并非所有的數學教學內容都適合采用小組的操作形式。幼兒數學小組操作形式的采用應考慮教學目標的需要和教學內容的特點等要素,以是否能促進幼兒更好、更快地操作;是否能促進幼兒良好的合作和交流;是否能促進幼兒個性化的成長為標準來選擇。
(一)有一定操作難度的內容
有操作難度的內容往往個人操作較難完成,需要小組操作才能感知蘊涵于材料中的數量關系。如數的守恒關系、互補關系的發(fā)現和感知,往往需要教師提供操作材料,讓幼兒分組操作,在操作中進行充分的感知和交流,在相互作用中共同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完成對存在于材料之間的數學關系的發(fā)現。
(二)有利于幼兒合作能力培養(yǎng)的內容
對于中、大班的幼兒,教師為了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能力,往往要求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探索、操作某些數學內容。因此,教師應根據數學內容本身的特點,引導幼兒通過小組的合作去操作和學習。如在學習按標記逐級分類的活動中,可以引導幼兒共同設計標記,可以分工承擔不同的操作任務。有的操作材料,有的記錄分類的結果,有的則主要負責對結果的匯報。
(三)不同難易程度的操作內容
幼兒數學操作的許多內容是可以分解成難易不同的操作層次的。這樣的分解可以滿足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的需要,使不同的幼兒在操作中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如在自編應用題的操作活動中,教師把幼兒按同質分組的形式分成不同的操作小組,同時提供了不同難易程度的玩具小汽車、圖片、點卡和數字卡。這些操作材料滿足了具體、表象和抽象等不同思維發(fā)展水平的幼兒的需要,讓幼兒在各自的水平上學會自編應用題。
(四)操作材料不易準備的內容
有些操作材料不易收集,不能滿足全班幼兒同時操作的需要,教師可以為幼兒準備各種具有相同目標的材料,然后分組讓幼兒操作。在幼兒操作完一組的材料后,可以允許他們到其它組去操作,以讓幼兒能充分地與材料互動,從中積累豐富的數學經驗。
(五)具有豐富內涵的內容
有些數學操作內容本身具有豐富的內涵,因時空局限,單靠幼兒個人的力量是難以在短時間內全面地感知和體驗完成的。如果把這些具有豐富內涵的內容分解成各個可以單獨操作的單元,然后讓小組的幼兒去操作,就能有效節(jié)省時間,提高效率。如等分的教學,其本身包含著長度等分、面積等分、體積等分和容積等分等豐富的內涵。教師就可以考慮為各組的幼兒提供繩子、紙張、蛋糕和水等可以分別進行長度、面積、體積和容積等分的實物,然后讓幼兒進行充分的操作,并鼓勵幼兒進行組與組的交流,從而積累了多樣化的等分的經驗,初步建立等分的概念。
三、幼兒數學小組操作形式的分組類型
依據不同的劃分標準和幼兒操作實際的需要,可以把幼兒數學小組操作形式劃分為不同的類型。每一種類型各有其內在的規(guī)定性和適宜的操作內容。
(一)按幼兒操作中的相互關系劃分
1.合作式小組操作形式
合作式小組操作形式是指幼兒在小組操作活動中是緊密聯系的,小組中的成員圍繞共同的目標,分工合作,既要努力做好自己份內的事,又要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操作任務。這種形式一般在下面兩種情況下采用:一是操作難度比較大,單靠幼兒個人力量難以完成的內容。如,層級的分類操作,在活動中幼兒既要觀察、尋找物體的不同特征,然后分別按不同的特征進行不同層級的分類,又要在分類的同時尋找記錄的形式并做好記錄工作。針對這樣內容,教師可以采用合作式的小組操作形式讓幼兒合作操作。二是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師也可以采用合作式的小組操作形式。如,在自然測量的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測量。在這種操作形式中,有的幼兒負責測量、有的幼兒負責做記號、有的負責做記錄、有的負責匯報。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