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8-29 13:27:27
無可厚非,父母作為與孩子最親近、最常接觸到的人,孩子總會以父母為榜樣。但作為父母,自己要清楚的是,首先我們是父母,不是老師。不要總抱著教育孩子的想法,指指點點。
孩子會有父母之外的很多老師,但只有父母才能無條件地接納孩子,感受孩子的喜悅和憂傷,給予孩子全部的尊重和信任。也只有父母有能力,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
其實父母能當?shù)牟皇抢蠋,而是榜樣。比起說教,潛移默化的榜樣力量不傷和氣,也更能起到作用:假如父母樂觀而幽默,那么孩子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也不會太消沉;假如父母懂得接納自己,善于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那么也能讓孩子學習到管理情緒的技巧;假如父母真誠待人,那么孩子也容易有好人緣。這些都是說教做不到,而只有父母的身教才能做到的。
四、你無法代替孩子去探索世界
通常還有一些父母,會因為自己兩三歲的孩子碰觸了家中的玻璃杯、電源插座、剪刀等可能帶來危險的物品,進而用訓斥,甚至打罵的方式制止,理由是為了保護孩子的安全。可孩子的這些行為,往往是出于好奇的探索和嘗試,而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是其學習能力的基礎要素。假如為了保護孩子,而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上學后,我們常常又會抱怨孩子沒有學習興趣,做事缺乏主動性。
孩子有好奇心,該鼓勵而不是扼殺。所以,提供一個安全、衛(wèi)生、有愛、免于受到傷害的環(huán)境,教會孩子如何識別和面對危險,才是父母真正的職責。
父母該做的,是將可能導致孩子受傷的物品放置在孩子不易觸及的地方或進行安全改造,并多通過書籍、故事、演示、實驗等方式,讓孩子明白危險行為可能導致的后果。所以父母越位去限制孩子的嘗試和體驗,阻礙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本質上是因為失位于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有愛的生活環(huán)境。
結語:
其實,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指向分離的,因為無論我們多么愛孩子,都沒有能力陪他走完他們人生的下半程。真的愛孩子,是幫孩子建立起他照顧自己的能力。唯有父母先做到既不越位,也不失位,才可能培養(yǎng)出一個獨立有擔當、對自己負責的孩子。同時,這也是我們自己走向快樂、成功、幸福人生之路的必然途徑。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