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7-16 16:51:01
7.源于對工作的正確認識和以審美的態(tài)度對待工作
對工作的正確認識,包括對工作性質和價值的認識。教師只有對工作性質有了正確認識后,才能從內(nèi)心上接受它,才能體驗到幸福感。有位老師說:“剛參加工作第一年,我對自己的工作感到甚為失望。那年,我剛18歲,等于是個大孩子。我夢想中的工作就是和孩子們整天一起唱呀、跳呀!可等待我的現(xiàn)實是帶班時一人應付三四十個小班孩子,每天只是忙著喂飯、穿衣、穿鞋、擦屁股,哄他們不哭,做這些在我看來連保姆都不如的瑣碎工作。一點也不夸張地說,我回家總是‘以淚洗面’,向父母抱怨,懷疑我的青春就要被這些什么都不懂、也不會的小家伙淹沒,那時的我真的很痛苦。漸漸地,隨著教齡的增加,我對這些事情早已習以為常,幼兒園的工作首先就應該是將孩子照顧好,這也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其次才能談到教育。所以說幼兒園保育與教育同樣重要。產(chǎn)生這種認識后,我經(jīng)常能看到孩子們閃光的表現(xiàn)和優(yōu)點,工作帶給我的樂趣也越來越多。”
每一種工作都有一定的價值,人們擁有不同的關注視角,就會產(chǎn)生截然不同的體驗。就像楊啟亮老師所說的:“行為必然創(chuàng)造價值,滿足社會需要創(chuàng)造的價值是外在價值,滿足主體需要創(chuàng)造的價值是內(nèi)在價值。僅限于外在價值,或以外在價值為根據(jù)來評價主體,就有了高尚、偉大、奉獻等說法,而如果換個視閾,研究內(nèi)在價值,或以內(nèi)在價值為根據(jù)來審視主體,就有了主體體驗中的充實、收獲和幸福等。”一位幼兒教師的真實感受說明了這一道理:“有段時間非;倚暮屯纯啵X得不實惠,覺得自己只是工具,拼命工作都是為他人服務。那時我們幾個能干的老師經(jīng)常在一起談心,覺得只要對得起家長就行了,沒有必要那么賣命。所以當時主任叫我們搞活動,我們都不干,都覺得是為他們干的。最近想一想,其實工作也不是為了誰,對自己也很有價值,F(xiàn)在主任叫我干事,我還是認真干,也覺得沒有那么痛苦了。”以審美的態(tài)度對待工作,就是將工作本身視為目的,而不是達成其他目的的手段,認為工作是一種生活方式,工作與生活不可分,是生命的重要內(nèi)容。這樣,工作才是享受,而不是枷鎖。如果把工作看做負擔,將之視為謀生的手段,體驗到的一定是痛苦。
以審美的態(tài)度對待工作,就需要消除工作的異化狀態(tài)。目前工作的異化主要體現(xiàn)為工作的虛假性。人們努力工作不是因為工作本身的意義,而是為了晉升到更高的級別。換句話說,工作已經(jīng)成為達到某一高位的媒介或工具。這就決定了,多數(shù)人不能發(fā)展出對工作本身的情感,不能從工作本身中得到滿足,更何談對工作的‘愛’和‘專一’。”如何避免工作異化?首先,在工作過程中不被組織機構強加給其成員的種種目標誘惑,為自己贏得巨大的自由;其次,在工作中加進個人的創(chuàng)造性,把工作改造成一種個性的表現(xiàn)。實際上,即使一種普通而單調(diào)的工作,也能被改造成一種藝術的東西,關鍵在于工作者是否把這項工作看成是開拓自身經(jīng)驗的嘗試,而不僅僅把它看成一種任務。“總之,只要人看到工作本身的價值,發(fā)掘出工作本身的審美趣味,對工作永遠采取一種主動態(tài)度,不被工作主宰和控制,就有可能使工作成為個人自由的表現(xiàn),就有可能在工作中把人的生活與自然融為一體,從而給人帶來真正的滿足。”
對于幼兒教師來說,以審美的態(tài)度對待工作,就是將工作看成是一項生命的計劃,工作就是他們自己,而不是別的什么。在訪談中,老師們也談到:當他們以審美的態(tài)度對待工作時,能體驗到幸福感。
一位老師說:“我認為工作本身就是生活,若沒有工作,就覺得自己不適應。人要有一個工作,生活才能充實。我不認為工作是任務,所以工作時覺得非常開心。”
另一位老師說:“當幼兒教師,不能認為是負擔。如果認為(工作)是負擔就很辛苦,如果將它當成自己喜歡的事,就不辛苦,就會體驗到幸福。”
總之,關注幼兒教師獲得職業(yè)幸福感的原因,其價值是巨大的,一方面能幫助幼兒教師獲得更多的幸福體驗,另一方面為有關部門制定教師管理政策以及開展教師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從一定意義上說,教師的幸福意味著幼兒的幸福,我們期盼著有更多的教師在工作中能獲得幸福感。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