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11 14:58:10
盤子圓圓圓,鬧鐘圓圓圓,
看看柿子,還是圓圓圓。
因為孩子們不識字,但是他們能夠讀懂圖畫,對圖畫的內容也很感興趣。于是,我采用了圖畫代替文字的方式,幫助理解和記憶。他們通過視覺與聽覺的結合,很快學會了兒歌。象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實踐證明,圖片代替文字、圖文并茂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
。ㄈ┰谇榫秤螒蛑袑W習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活動應以游戲為主。”游戲永遠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如音樂活動《旅游車》,活動開始,我以游戲導入“誰來試試開汽車”,接下來孩子們開始游戲,我邊進行了情境配樂,即范唱“嘀嘀嘀,汽車開……誰上我的車……”。孩子們在這樣一個輕松、愉快的游戲情境中學會了歌曲,玩得盡興,也學得盡興。
(四)在角色游戲中學習
在音樂活動《理發(fā)》中,有一環(huán)節(jié)是角色扮演唱,我鼓勵幼兒相互討論,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選擇角色,誰來當理發(fā)師?誰愿意當顧客?還有一部分不太愛表演的幼兒則為他們伴唱,這樣全班人人參與,沒有一個幼兒感覺自己是多余的,在他們眼里,老師是平等的教育。在老師的用心教育中,他們的個體差異都到了發(fā)展與提高。
(五)在視聽游戲中學習
《指南》中指出: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情境,鼓勵幼兒去說,并豐富幼兒的語言。如在語言活動《水果歌》中,為了激發(fā)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我以“給水果寶寶穿衣服”的游戲(西瓜穿綠衣服,蘋果穿紅衣服,香蕉穿黃衣服等),引導幼兒去說完整的話。孩子們通過直接感知,很快能和我進行聽說互動,即我:什么水果紅紅的?幼兒:蘋果蘋果紅紅的;什么水果綠綠的?幼兒:西瓜西瓜綠綠的……
(六)在創(chuàng)作游戲中學習
陳鶴琴先生說:“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只有動手做才能獲取直接的經驗,認識事物的性質”。我嘗試將繪畫的方式引進語言講述活動中,以《毛毛蟲》為例,“毛毛蟲還吃了哪些東西呢?”“是多少呢?”孩子們紛紛動手,畫出了好多東西:四只蘋果,五塊糖果,六個桔子……在繪畫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動手能力,拓寬了思路,也為語言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幼兒學會了量詞的使用,吃了幾塊××,×只××,×個××。又如在看圖講述《會動的房子》活動中,幼兒通過觀察,知道房子會動是因為造在烏龜背上的,為了讓幼兒想象講述,我提出問題:“如果你是小烏龜,你會將小松鼠的房子移到什么地方呢?可能會出現哪些美景呢?”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為幼兒提供了繪畫材料,讓他們用繪畫的形式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達出來,然后自由結伴互相交流。幼兒在這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思維異;钴S,他們大膽出筆,想象豐富,你一言,我一語地編出許多意想不到的有趣情節(jié)。
陳鶴琴先生說過,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征,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的各種能力是在游戲中獲得的。因此,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發(fā)現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事物,探索課程與游戲的內在聯系,“以游戲指導活動”,促進每位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