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06 16:50:48
目標架構,易于兌現。新課程改革倡導各領域應開展三維目標教學,其中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的目標本身就是社會領域課程的基本內容,因此。社會領域課程內容與目標的落實就可通過其他任何領域活動的開展得到落實,其他領域開展活動時就制定大而空的活動目標,以期在實施某領域活動的同時也落實社會領域的目標。《綱要》中所列的社會領域目標的五個方面:喜歡參加游戲和各種有益的活動,活動中快樂、自信;樂意與人交往,禮貌、大方,對人友好;知道對錯,能按基本的社會行為規(guī)則行動;樂于接受任務,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愛父母、愛老師、愛同伴、愛家鄉(xiāng)、愛祖國,都可作為其他領域活動的目標。
這些通存通兌的做法,似乎能解決社會領域的課程實施問題,實際上卻讓我們的教育活動越來越成為大拼盤.不僅讓具體的領域活動丟掉了本應有的教育重點和活動重心,也讓社會領域課程進一步增強“附著”的色彩,這讓本應十分重要的、與其他領域應具有同等地位的社會領域課程逐步走向邊緣化。“通存通兌”對于社會領域課程而言是一種不應有的尷尬處境,我們有必要對社會領域課程開展積極研究。
三、社會領域課程的探索:“1+x”型模式
湖北省的幼兒教育一直處于積極進取的狀態(tài),然而自2004年全省范圍逐步開展主題活動課程后,大部分公辦園和部分民辦園紛紛以主題活動課程替換原有的領域課程(分科編寫)。現在看來,不管是領域課程還是主題活動式的綜合課程,都存在教師成長與課程實施齊步的問題,尤其是在未較好地領悟《綱要》精神的情況下,以主題活動全面替換原有的領域課程,使得領域課程的精華丟了,主題活動課程也未落實好。在教學活動中,為融合而融合,教學環(huán)節(jié)間跳躍性大、邏輯層次混亂,活動成拼盤、毫無重點可言的局面,成了普遍現象。為了順應綜合課程發(fā)展的總趨勢,促進領域課程與主題活動課程間的銜接過渡關系,促進我省幼兒園教育全面發(fā)展,湖北省教研室于2005年在全省范圍內啟動圍繞幼兒園課程建設為重點的研究工作,提出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實施的“1+x’’型模式。基于我省大部分幼兒園采用主題活動開展教學活動的現狀,下面所談“1+x”型模式的應用主要就以主題形式開展教學活動的社會領域課程而言。
(一).“1+X”型的目標設計
新課程改革在充分研究各種目標設計教學的基礎上,提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活動目標。在具體活動中,我們倡導的三維目標常常簡稱為“情感目標、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對于幼兒教師來說,最容易的和最困難的都是活動目標的設計。“最容易”表現在任何活動的目標都大同小異,“最困難”表現在不能把具體活動的目標具體化。由此,我們提出“1+x”型的目標設計,即先把所要開展的一個活動的所有目標都列出來,然后按能滿足教育對象需要的程度進行排序,找出最重要的一個目標.定位為整個活動的核心目標。就一個主題活動而言,每個主題活動都對應著一系列的具體活動(每節(jié)課),因而每一個具體活動不一定都必須要有完整的三維目標,尤其是在主題活動的第一個和最后一個具體活動中,目標的側重可能與其他具體活動存在不同。例如在設計大班社會活動《小標識作用大》的方案時,我們定位的三維目標重點在于知識目標“認識辨別‘禁止’、‘提示’、‘警告’三類標識”,以及能力目標“能遵守并運用‘禁止’、‘提示’、‘警告’的行為規(guī)則”,而將“樂于參與體驗三類標識行為規(guī)則的游戲活動”作為次重要的目標。因在具體活動中.活動時間有限,不可能把多種小標識都呈現出來讓幼兒認識了解,因而重點選擇了三種,因此,在目標中也需具體闡述“認識辨別什么,能遵守和運用什么”,目標就進一步具體化了,操作起來非常方便,也便于活動完成時進行總結和檢驗評價。
(二)“1+x”型的課程內容模式
“1+x”型的課程內容模式.即是以一個領域為核心,多個領域內容相融合的課程模式。筆者每年聽課(主題式具體活動)無數節(jié),發(fā)現最大的通病就是“均勻用力”,所有的領域內容在主題活動中都占相同的成分、地位甚至時間,有的教師甚至將一個活動過程設計為五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對應一個領域。如此操作,主題活動很自然就成了領域大拼盤。
在以主題活動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的取向下,我們進行“1+x” 型的課程內容設置,例如我們舉行以社會領域為核心、多個領域相整合的優(yōu)質課比武活動,既明確了重點領域內容.又指出主題活動的組織形式,各領域在主題活動中的地位自然輕重有別,設計的環(huán)節(jié)也容易呈現出有效的層次.尤其是在活動推進上,環(huán)節(jié)間的關聯也能較好地體現出來。例如大班社會活動《中國鼓》中,即確定以社會領域為核心領域,融合藝術領域來開展,活動的重點放在“對中國鼓的起源、種類和作用”的認識上,在社會領域重點中又以“了解中國鼓的作用”作為重點:認識了中國鼓的作用后,師幼親自體驗“擊鼓傳情”(有節(jié)奏地練習擊鼓)的樂趣,并結合奧運短片,演奏《奧運,中國!》(與社會熱點結合,自然地融合藝術領域的內容,并在欣賞和表達音樂的同時,激發(fā)起社會領域需要落實的“自豪感”)。由此看出,內容定位得當,領域間的融合就成了自然需要。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