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7-06 09:56:31
學前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個階段,與小學教育階段緊密相連,這兩個階段,在多方面都有差異性,又有連續(xù)性。
為做好幼小銜接,我們將《小學新課標》與《幼兒園綱要》進行了比較分析,從中發(fā)現(xiàn):幼兒園與小學的健康教育理念都體現(xiàn)“健康第一、身心并重”的健康觀,認為身體健康是身心健康的基礎,心理適應是身心健康的關鍵。
我們請小學老師、家長教育委員會成員到幼兒園參觀環(huán)境,觀摩教育活動,對幼兒園情況進行評析,針對幼小銜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討。我園教師也進入小學課堂跟蹤一日活動。教師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存在以下問題:
在身體素質方面,由于小學課堂時間加長,作息時間變化,孩子睡眠不足,常感到疲憊,經;疾。
在生活、學習習慣方面,由于入小學后課程內容增多,孩子們不能保持良好的坐姿及書寫姿勢,堅持性差;時間觀念不足,書寫能力差,動作較慢;下課后不會主動喝水,課間不會安排自己的活動;上課不注意聽講。
在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方面,孩子們對周圍環(huán)境不熟悉,對安全隱患不了解,對安全提示標志視而不見,玩起來不知深淺,放學后的安全問題,成了家長的心理負擔。
在心理健康方面,課堂上,孩子往往手舉得很高,可發(fā)言時要么回答不出,要么聲音很小,自信心不足;孩子遇到困難習慣依賴別人,抗挫折能力差;缺乏人際交往和合作方面的能力。
我們認識到:必須從健康教育入手,加強幼兒身體鍛煉、培養(yǎng)幼兒良好習慣、增強安全及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心理健康素質,以有效促進幼小良好銜接。
一、加強體育鍛煉,做好身體素質準備
我園通過晨間鍛煉、早操活動、戶外體育活動、遠足活動鍛煉幼兒身體,做好入學前身體準備。
1.加強晨練,提高幼兒身體適應性。
為培養(yǎng)孩子熱愛運動的意識,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習慣,我園要求大班幼兒在8點以前到園,結合季節(jié)組織豐富多彩的晨間活動。如春天請家長參與孩子們跳皮筋、踢毽子、玩沙袋、跳“房子”等活動;夏天開展一些活動量相對較輕的游戲活動,如:丟手絹、投飛鏢、打保齡球、扇紙牌等;秋、冬季開展跳繩、呼啦圈、拍球、大搖繩、賽跑、打雪仗等量較大的活動。通過晨練活動,孩子們身體的適應性不斷增強,遲到和因病請假現(xiàn)象明顯降低。
2.開展形式多樣的早操活動,促進幼兒動作協(xié)調發(fā)展。
我園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先后創(chuàng)編了棍棒操、武術操、草帽操、圈操、椅子操、手絹操、花穗操、小旗操、筷子操、小鈴操、響筒操、葵花操、花球操等多種形式的早操,將武術活動、藝術體操等內容滲透其中。在發(fā)展基本動作,增強體質的同時,訓練優(yōu)美形體,并培養(yǎng)幼兒合作意識。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