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4-03 13:24:17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想、探究、交流,加深對已有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意識和求知精神。
實施目標的方法或途徑:
根據(jù)課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在教學中我將采用合作探究、小組交流、回顧反思等方法進行教學。
教學案例:
教學重點:
通過猜想、探究、交流,加深對已有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意識和求知精神。
教法、學法:
合作探究、小組交流、引導點撥法
教學資源:
玻璃瓶、小魚、水草、軟木塞、自制表格、圖片
教學流程:
一、 模型與解釋:
1、出示圖片,設疑導入:
中國科技館里,有一個密封的透明玻璃瓶子,瓶子里養(yǎng)著兩條小魚和一些水草,一年多過去了,小魚還活的很好,這是怎么回事呢?你能解釋一下嗎?
2、引導學生猜想、表達與交流。
3、合作探究:
。1)分組做實驗。
指導學生用已有材料動手做做看,通過觀察、思考,讓學生證實自己上述的猜想是否正確。
。2)組織學生交流自己探究的結果,并引導其他學生積極參與評議。
4、教師小結
二、 顧與反思:
1、談話導入:
在本學期的學習過程中,有沒有得出讓自己滿意的結論?能進行分析嗎?還可以將其寫下來或畫出來。
2、發(fā)放自制的表格,引導學生按要求填寫“我的科學經(jīng)歷”。
3、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收獲。
(小組內交流、班內交流)
三、 拓展延伸:
結合學生的科學生活經(jīng)歷培養(yǎng)學生的應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