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4-03 10:01:23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2018年青島版五年級科學上冊《食鹽和水泥》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教學內容:
物質變化是多種多樣的,根據其是否可以恢復原狀來講,可以分成可逆變化和不可逆變化兩種。本課就是借助學生熟悉的兩種物質——食鹽和水泥,認識物質的可逆變化與不可逆變化,并認識可逆變化與不可逆變化的利弊。
二、教學目標:
1、能用簡單的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探究物質的變化,并作實驗記錄;能提出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能應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到的現象做假設性解釋。
2、愿意合作與交流;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帶來好處,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3、認識物質的變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認識可逆變化與不可逆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三、教學準備
學生依據活動準備中的要求,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準備材料:杯子、筷子、食鹽、火柴、水泥、盤子、小勺、錘子等。為了課堂上探究活動的順利進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也要相應準備鐵架臺(帶鐵圈、石棉網)、酒精燈、水泥塊等物品以及各種物質變化的圖片或視頻資料。
四、活動過程:
主要包括兩個活動。
活動一:我們來觀察食鹽和水泥的變化。
可以分成三個環(huán)節(jié)。
一是觀察食鹽和水泥的變化。
首先教科書提供了一幅探究示意圖,意圖是提示探究食鹽變化方法。一位學生在攪拌水中的食鹽,說:“食鹽在水中溶解了。”目的是提示學生結合已有的溶解知識認識食鹽的變化。食鹽在水中看不到了,說明它的顆粒大小發(fā)生了變化,也就是形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一位學生說:“溶解的食鹽還會再看到嗎?”目的是提示學生從能否恢復食鹽原狀來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與假設,并設計相應的實驗進行證明。一位學生在用酒精燈給食鹽水加熱,坩堝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已經析出的食鹽顆粒,說:“你看……”目的是提示學生通過給食鹽水加熱的方法使溶解的食鹽恢復原狀。教科書所設計的探究方法只是一種指向,目的是提示學生可以自由設計探究方法,探究食鹽的變化,而不要受教科書的限制。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