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4-01 17:55:03
幼教網(wǎng)整理了關于2018年魯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月亮上的足跡》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3.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速讀課文,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習慣,理清文章思路,從中了解有關人類登月的知識。
一、導語激趣,引入課題
1.課間播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2.教師:同學們,剛才那首歌,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蘇軾的這首詞,除了讓我們感受到兄弟間的濃濃情意之外,也勾起了我們對月亮的想象。其實我們?nèi)祟愒缇陀械巧显虑虻脑竿,并因此產(chǎn)生了很多美麗的神話傳說。
《嫦娥奔月》的故事,就直接代表了古時人們對神秘月球的無限向往,當然,嫦娥奔月只是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嫦娥并沒有奔上月亮,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是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今天,我們先看一個短片,簡單了解一下人類對月球探索的歷程。
二、詞語積累
1.在同桌的詞語抄寫本上寫出自己認為要掌握的詞語,并設計成小測題,同桌互測互改。
2.建議掌握下列詞語的意思。
①暢談:盡情地談。
、诎菏淄αⅲ禾痤^筆直地站著。
、圻b遙在望:形容遠遠地可以看到。
、芸赏豢杉矗褐荒軌蛲姸荒軌蚪咏。即,靠近,接觸。
三、學法指導(寫什么?怎么寫?為什么寫)
1.寫什么?――本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
2.怎么寫:――按時間先后順序?qū)憽?br />
既然是按事情發(fā)展的時間順序?qū)懙模敲凑垖⒂嘘P表示時間的短語在書上圈點。(教師提供時間線索,指名復述,要求其他同學不看書填表。)
時間與事情的進展
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動“阿波羅11號”飛船發(fā)射升空。
19日晚8點33分飛船飛越了月亮和球地引力的中和點。
20日上午7點32分兩位宇航員換乘登月艙。
21日凌晨5點17分40秒登月艙平穩(wěn)降落在月球上。
21日上午11時39分登月艙打開艙門。
1969年7月21日11時56分20秒阿姆斯特朗走下階梯,登上月球。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