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4-01 17:22:57
。7) 蹲其身,使/ 與臺齊。
。8) 見/ 二蟲斗草間。
。9) 蓋/ 一癩蝦蟆。
同學們都理解了斷句的方法,現在,請同學們借助注釋,把課文看一遍,有問題請?zhí)岢鰜。然后我們來有停頓地齊讀一遍。
。ǘ┓g
分小組討論:同學們有不懂的字詞句或者別的嗎?與組員討論,還是不能解決,請?zhí)岢鰜,尋求別的同學和老師的幫助。
1、正音:童稚(zhì) 鶴唳(lì) 怡然稱快(yí) 土礫(lì)
丘壑(hè) 癩蝦。ǎá má) 藐。ǎ恚楱#铮 項為之強(wèi) (ji。瞑溃
2、 釋義: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自己)
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白的,沒有染色的)(慢慢地)
鞭數十,驅之別院(用鞭子打)
蟲蚊為獸(把……當作……)
項為之強(脖子、頸項)
興正濃(興趣)
果如鶴唳云端(果真)
以叢草為林(樹林)
出神(正)
驅之別院(趕、驅逐)
則或千或百(有時)
3、指代。
必細察其紋理(代藐小之物)
昂首觀之(代夏蚊)
使之沖煙而飛鳴(代蚊子)
蹲其身(代自己)
觀之,興正濃(代二蟲)
驅之別院(代蝦。
4、整句翻譯。
、傩闹,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诙灼渖,使與臺齊。(蹲下身子,使身子跟臺子一般高)
、凵裼纹渲,怡然自得(全神貫注地沉浸在想像之中,愉快而又滿足)
、芤姸x斗草間(看見兩只小蟲在草間相斗)
、萦鄳浲蓵r,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時候,能睜大眼睛直視太陽,看清極細微的事物)
四、解讀
在正確斷句的基礎上,在翻譯的幫助下,同學們對課文內容的了解多少呢?
1、這篇文章記載的是作者的童趣,同學們知道作者是用什么辦法來表現童趣的?
物外之趣的三件事:(舉例子;2、3、4段)
。1)觀蚊如鶴: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怡然稱快。 [觀蚊成鶴]
。2)神游“山林”: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
。3)驅趕蛤。阂蝗,見二蟲斗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2、誰能用自己的話才敘述一下這三件趣事呢?
3、作者把癩蛤蟆說成是龐然大物運用了什么手法?用意是什么?
運用了夸張手法。作者將癩蛤蟆說成是“龐然大物”,是相對于“二蟲”而言的,意思是癩蛤蟆的體積很龐大,這是表層意思,作者真正把癩蛤蟆說成龐然大物的用意是:癩蛤蟆不在“我”審美意趣范圍內,不具備“物外之趣”。(第一段中,“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4、同學們,“我”是怎么對待癩蛤蟆的?
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把他抓住驅趕就好了,為什么要“鞭數十”?
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孩怎么會那么殘忍呢?有一天,有兩只小蟲在草間相斗——在年幼作者的想象中就成了兩獸在樹林里相斗,使他看得格外入神;不料一個“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一伸舌,便將兩獸一齊吞入腹中。年幼的作者被嚇得六神無主;待到清醒過來,幻覺消失,才發(fā)現此前那個“龐然大物”不過是一只癩蝦蟆。他惱恨之極,卻并不想傷害它,僅以鞭打示懲——用什么做鞭子,文章未做交代,大概是小樹枝吧?他懲罰癩蝦蟆,可能含有為兩小蟲復仇的意思,但從“驅之別院”一舉來看,主要原因是它破壞了自己的審美情趣。
5、請同學們齊讀第一段。
。1)“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同學們怎么理解這里的“物外之趣”?
李白《古朗月行》中的詩句:“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李白小時候不認識月亮,看著月亮的樣子,以為那是“白玉盤”、“瑤臺鏡”,長大后想起來,覺得自己傻的可愛,非常有趣。同學們,這樣的趣事你們一定也經歷過,想一想,對比琢磨一下,到底什么事“物外之趣”呢?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
。2)作者有告訴我們得到“物外之趣”的辦法嗎?
“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觀察(第一段),善于想像(2、3、4段),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五、布置作業(yè)
以“童趣”為主題,圍繞“物外之趣”,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一篇小作文。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