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3-31 12:31:30
3說一說:“清貧”的生活對于革命者有什么意義?
4辯一辯: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時代,清貧還需要嗎?
首先使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辯論進一步正確理解物質生活與精神追求的關系。
五 補充學習
1出示《方志敏》詩一首(見導學p47頁)。
要求:感悟朗誦《可愛的中國》一文。
1自由朗讀理解。
2認真聽、仔細品味。
使學生全面了解方志敏烈士。
六 布置作業(yè)
1把文中的一樁趣事說給家長聽。
2就“物質”與“精神”兩者關系一段話。
教后感:
新時期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
《清貧》是革命傳統(tǒng)名篇。經(jīng)受款項有數(shù)百萬之巨的共產黨大官身邊卻“一個銅板都沒有”,表現(xiàn)了共產黨員“矜持不茍,舍己為公”的高尚美德,“清貧”是革命者戰(zhàn)勝困難的精神力量。在二十一世紀,我們的學生逢上了好時代,祖國繁榮進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何謂“清貧”?對現(xiàn)在的孩子來說,他們眼中所看到的,耳中所聽到的,也許和方志民敏所處的時代完全不同。所以如何理解“清貧”在今天的價值?這是一個引人思考的問題。它超越了這篇文章本身。正因為現(xiàn)在社會上還存在一些腐敗現(xiàn)象,有些人“死于安逸”,所以更要發(fā)揚“清貧”的革命傳統(tǒng)。學生通過學習本文,通過討論,通過收集方志敏的資料,同學們寫下了《清貧是他的財富》、《堅守淡泊》等讀后感。懂得了“問生長久之道,則清心寡欲。”懂得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真正含義。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