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3-30 16:22:16
幼教網(wǎng)整理了關于2018年滬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門檻》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整體感知
1、《門檻》所在單元學習的中心目標是主旨的把握。同一題材可以表現(xiàn)為不同的主旨,同一主旨也可以用不同的文體和手法來表現(xiàn)。在了解作者的思想、生活狀況以及相關背景材料的基礎上深入、準確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成為我們學習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所以,本文要引導學生領會主旨,同時要體會到主旨的復雜性,可以從不同角度來闡釋。
2、屠格涅夫是俄國19世紀現(xiàn)實主義作家,在小說、劇本和散文詩方面都有豐碩創(chuàng)果!堕T檻》是其晚年作品中思想境界較高的一篇。1878年1月,俄國發(fā)生了女革命家刺殺彼得堡總督的事件,同時屠格涅夫受到女革命家彼洛夫斯卡婭活動的影響和女友獻身精神的感染,對為俄國的解放事業(yè)不惜犧牲一切的英雄欽佩不已。于是,作者集她們于“俄羅斯的姑娘”之一身,通過虛幻的夢境,謳歌了她們的崇高信仰和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學生要把握這個中心意旨,從而理解全文。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屠格涅夫的生平創(chuàng)作和本文寫作背景。了解有關散文詩的知識。熟讀并能達到背誦;
2、能力目標:把握“門檻”、“俄羅斯”、“姑娘”等的象征意義。體味散文詩中飽含的深沉含蓄的思想感情,品味雋永的富有哲理的語言,逐步提高散文詩的鑒賞能力;
3、德育目標:學習《門檻》一文,啟發(fā)學生在面對人生選擇的時候,要從容鎮(zhèn)定、執(zhí)著勇敢、百折不撓、堅定不移。
三、重點難點:
1、結合時代背景和寫作意圖,捕捉《門檻》一文多種象征意義,體會字里行間深沉而悲壯的感情和作品的含蓄美、崇高美;
2、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面對該散文詩進行鑒賞。
四、教學設想:
1、外國文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同學們知道高爾基、列夫·托爾斯泰,但未必了解屠格涅夫這樣的作家。所以要簡要介紹作者生平和創(chuàng)作,加強整體認識;本單元的中心課題是主旨的把握,需要從作者生活的實際狀況和背景來考察中心意旨,所以有必要介紹本文的背景知識;本文的體裁是散文詩,學生不是很熟悉,可以介紹散文詩的有關知識,提高鑒賞散文詩的能力。為了鍛煉學生的搜集材料和篩選信息的能力,以上三項由學生自己完成,老師稍加解說即可。
2、高中語文大綱指出要“吸收人類的進步文化,提高道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思想品質(zhì)和文化品位,發(fā)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語文教學要用“崇高美”的美育觀,引導學生在文學鑒賞中體味崇高美,以培養(yǎng)他們崇高的審美趣味,陶冶學生崇高的思想情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使語文教學更能體現(xiàn)一種人文關懷。本文作者所處的地域和時代離學生較遠,作品的內(nèi)容深邃而抽象,怎樣拉近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提高學習興趣,促進親身體驗,將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呢?一是結合背景加強對文中象征意義的理解;二是感悟文中深沉而悲壯的感情,使學生感受崇高美;三、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分角色朗讀課文,也可以將本文改寫成一部獨幕劇,讓學生自編自導,從演出中體味故事情節(jié)及語言特點,由此讓學生結合文本進行賞析評論,以達到理解文本的目的;四、為拓寬學生思路,延伸教學內(nèi)容,可引導學生從中外仁人志士或現(xiàn)實生活中找出類似例子,用來演繹文本。
3、以上問題均以學生的思考、討論、回答為主,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可以自由表達觀點,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求統(tǒng)一答案。老師盡量少講,作些必要的引導、點撥即可。
五、教學過程:
。ㄒ唬⿲дZ。
在我們的成長歷程中,總會碰到許多的門檻。小時侯學走路會遇到門檻,現(xiàn)在考大學也是一道門檻。在面隊門檻的時候,我們是退縮還是前進呢,是勇于跨越還是選擇等待呢?屠格涅夫的《門檻》給了我們明確答案 。
。ǘ┻M入主題前的準備。(以下三項均由學生完成)
1、作者生平創(chuàng)作與本文寫作背景簡介。(讓學生對本文有一個全面直觀的總體感知。)
2、朗讀。
集體朗讀(感受散文詩的特點。)
分角色朗讀。 個性化閱讀
3、理清本文主要的層次關系(把握文章的總體脈絡。)
質(zhì)問—回答—進入。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