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
全國站
您現在的位置:幼教 > 專題_小學資源庫 > 小學資源庫 > 正文

2018年滬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卜算子》教案設計(2)

來源:幼教網 2018-03-30 14:22:12

說兩句


  2、 學生在初讀的過程中,生生互動,針對讀的層面上,學生可以對學生做具體評價。

  1、 初讀詩詞這一環(huán)節(jié)意在讓學生讀準字音,練好朗讀基本功,體會詩詞的音樂美,淺層次感悟宋詞。

  2、 學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達到讀準詩詞的目的即可。

  再讀詩詞

  圈劃品讀

  1、指導學生圈劃、誦讀。

  2、全詞的線索是什么?

  3、 播放浩浩湯湯的長江水視頻剪輯,結合詩詞,感悟體驗想象,“此水幾時休”?

  4、 引導學生在讀準的基礎上讀通、讀透、讀徹。由詞的音樂美、到詞的畫面美,最后到詞的情感美,只有這樣,作者相思離別之恨才能水到渠成地讀出來。

  1、學生的學習活動具體可有圈劃長江水的詞句,誦讀抒情句子。

  2、學生抓住“長江水”這一線索,也就是感悟體驗這首詞的突破口,有了這一基礎,學生才可以感受作者相思離別之恨。

  1、 教師的提問要有一定的思維量,不能讓學生僅僅停留在文字層面,而是要讓他們在誦讀、圈劃、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去感受這首詞的節(jié)拍,體會隔絕中的永恒之愛,給人以江水長流情長的感受。

  2、 全詞以長江水為抒情線索。悠悠長江水,既是雙方萬里阻隔的天然障礙,又是一脈相通、遙寄情思的天然載體;既是悠悠相思、無窮別恨的觸發(fā)物與象征,又是雙方永恒相愛與期待的見證。隨著詞情的發(fā)展,它的作用也不斷變化,可謂妙用無窮。

  3、 如果抓不住長江水這條線索,學生的感悟體驗就很難被激活起來。

  讀讀背背

  增加積累

  1、 《卜算子·詠梅》[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寞寂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2、 《卜算子·詠梅》毛澤東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3、 卜算子 劉克莊

  “片片蝶衣輕,點點猩紅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種萬般巧。”

  “朝見樹頭繁,暮見枝頭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風吹了。”

  學生自由談、自由讀、自由背、讀讀背背。

  這一環(huán)節(jié)旨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遷移拓展誦讀能力。

  課后作業(yè)

  學習反饋

  1、選擇一首你所喜愛的《卜算子》,回家誦讀,初步賞析。(80字左右)

  2、上網瀏覽,加深對宋詞的了解。

  完成作業(yè)。

  誦讀賞析,提高學生語文能力。

  充分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通過網絡開拓視野、增加累積。

  思路點撥

  除了誦讀詩詞之外,還可以這樣的方式展開教學:引導學生體會詞這一文體的感情色彩,由詞的特點即以清新之筆抒寫多情善感的這一途徑來實現對本詞的把握;然后指導學生去讀去感悟去體驗去遷移去拓展。

  練習舉隅

  1、這首詞以“水”寫愁,二者之間有何相似之處?你還讀過哪首詞運用了借物抒情的方法來寄托相思?

  2、根據這首詞的內容,想象詞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就此寫一段話,字數不限。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