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3-14 17:16:03
。“請讓我……”這句話說明這個任務是黃繼光“請求”的,他明白任務是艱巨的卻主動要求承擔,表現(xiàn)了黃繼光的英雄氣概。)、
③表情朗讀。
2.指名讀第4、5自然段。
、冱S繼光是在什么情況下,怎樣前進的?
。ㄗ訌“像冰雹”“暴風雨一樣”)
、谥攸c突出:“頑強”“挪動”。
哪兒能看出黃繼光的“頑強”?
兩個戰(zhàn)友先后倒下,他前進——不怕困難
敵人所有機槍對準他,他前進——不怕阻擋
身受重傷挪動身子繼續(xù)前進——不怕犧牲
“挪動”是怎樣一個動作?(一點點移動)
黃繼光為什么只能“挪動”(負了重傷)
他是怎樣挪動的?(用盡全力艱難地)
他為什么要向前挪動?(近火力點炸暗堡)
。ㄗ蓚重點詞“頑強”與“挪動”,來理解課文中的句子、語段,揭示英雄黃繼光的行為和精神世界,是本設計的一個關鍵點。教師引導學生解讀內化的基本途徑是
如此設計,體現(xiàn)了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
、壑该砬槔首x。
、艽藭r,黃繼光想到什么?(“他感到……”這句先由一個人讀,接著~小組讀,再是二小組齊讀,最后全班齊讀。)你們明白為什么這樣讀?(這是排比句:表達了黃繼光由想到指導員、戰(zhàn)友到想到祖國人民、朝鮮人民,是千千萬萬人民給了他力量,非消滅敵人不可。)
3.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你們想象當時會是怎樣的情景?
(啟發(fā)學生想象:戰(zhàn)士們握緊鋼槍,高喊……躍出……一排……一連……以排山倒海之勢沖向敵人,占領了陣地。)
(教師在引導學生深讀感悟的同時,借助朗讀使學生感化,如此實現(xiàn)閱讀內化是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的指導思想。而I司時又激發(fā)學生想象來豐富內化,則更有“響鼓重擂”的作用。)
三、總結談話。
講述:1982年10月《人民日報》第一版登了一則新聞——在黃繼光的家鄉(xiāng),人們?yōu)辄S繼光立了碑,碑的正面是鄧小平題詞,碑上塑有黃繼光的像……
問:你們聽到這則新聞報道,有什么想法?(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自由感悟,繼續(xù)深化對英雄精神的感受。學生想法預測,如
“我真想去黃繼光家鄉(xiāng)親眼看看,我想這個紀念碑一定很高大雄偉。”
“我要親手做一個最好的花圈,敬獻到黃繼光烈士碑前。”.
“我想象紀念碑的黃繼光塑像可能就是英雄撲向敵人槍口的那一剎那的情景。”
“我想寫一封信給黃繼光家鄉(xiāng)的小學,希望得到一張紀念碑的照片。”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