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網
全國站
您現在的位置:幼教 > 專題_小學資源庫 > 小學資源庫 > 正文

2018年浙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車塘捕魚》教案設計(2)

來源:幼教網 2018-03-13 17:39:52

說兩句


  學生讀“車塘捕魚”。這里的“車”不是名詞,是什么意思呢?請在出示的6種“車”的意思中選擇一個(指“用水車打水”);那么課題“車塘捕魚”又是什么意思?[用水車打水把魚塘里的水吸(抽)干,再捉魚。]

  接著出示水車圖,認識就是這種水車可以用來車水、捕魚。過去農村里用這種農具車水澆地、抗旱,也用它車水排澇。

  二、初讀課文。

  要求:通讀課文,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讀破句;自學生字詞語,劃出不懂的詞。

  三、檢查自學情況。

 。1) 分自然段讀課文。評議是否讀準、讀通。

 。2) 檢查生字新詞。是否讀準生字,如翹舌音:螄(shī)平舌音:噪(zào)前鼻音:噤(jìn)鰱(lián)鉛(qiān)后鼻音:訂(dìng)拎(līn)蚌(bàng)。是否理解“車塘、規(guī)矩、額外、寒噤、豪爽、掃蕩”等詞的意思。(讓學生自己提出,自己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加以理解。)

  四、理解課文脈絡,分段。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車塘”?哪幾個自然段寫了“捕魚”?并按事情發(fā)展試著給課文分段。[第1自然段是總引,分為一段(第一段);第2-6自然段是“車塘”(第二段);第7自然段“捕魚”(第三段)。]

  2、讓學生在課文中標上分段符號:“||”

  五、學習課文第一段(第1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最后一句“不過最有趣的……”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討論“不過最有趣的要算車塘捕魚了”這句話的作用,先同桌議議,再全班討論。

  3、反饋、小結。捕魚、釣蝦、摸螺螄都是江南水鄉(xiāng)孩子們的生活樂事。“不過……”一句,是全文的總起。引出下文——“車塘”與“捕魚”。

  六、學習課文第二段(第2-6自然段)這是本文重點段。

  讓學生先默讀課文,然后分步學習。

  1、按照“車塘”的先后順序:這一段寫了哪幾個過程,即安排了什么材料?

  2、先4人小組議,再全班討論。

  3、簡述“車塘”過程(用上表示先后順序的詞)指名說(評議)自由練習說、同桌互說、指名優(yōu)秀生說、鼓勵后進生說,評議時充分肯定,提出希望。(表示先后順序,可用“先……再……最后……”或“首先……接著……最后……”。還可用上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讓學生自己簡單復述阿大、阿土架車架的過程。)

  4、第6自然段,魚的掙扎姿態(tài)寫得極為生動,可用引讀法訓練讀,教師問:什么魚?學生讀各種魚的姿態(tài)。

  七、學習第三段(第7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其他學生想一想:捕魚過程可分幾層意思,先寫了什么?后寫了什么?

  2、用引讀法讀課文。教師讀大人捉魚,學生讀小孩“掃蕩”,體會捕魚的樂趣。

  3、學生說說捕魚的樂趣。(讀讀有關句子)

  八、作業(yè)

  完成課后作業(yè)3,比較寫法的不同。先討論,后評議,最后完成作業(yè)。

  板書:

  堵住進水      脫得精光

  車塘 裝水車   架車架 喝酒驅寒

  車塘水       跳入塘中

  裝好架子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幼教網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熱點專題

  • 幼兒園教學課件:奇特的建筑
  • 幼兒教學課件:小魚的夢
  • 河頭幼兒園“幫水寶寶搬家”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認識時間

[幼兒園英語課件]幼兒園英語課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資訊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擇校

幼升小指導

學區(qū)房

幼升小真題

重點小學

上海小學

廣州小學

深圳小學

成都小學

武漢小學

南京小學

北京一類幼兒園

海淀區(qū)幼兒園

西城區(qū)幼兒園

東城區(qū)幼兒園

朝陽區(qū)幼兒園

其他區(qū)幼兒園

幼兒園資訊

教師園地

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教案

教學論文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評語

少兒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園必讀

潛能開發(fā)

藝術培養(yǎng)

家庭教育

兒童樂園

科普知識

圖書推薦

睡前故事

成語故事

童話故事

唐詩宋詞

孕育指南

時尚媽咪

健康寶貝

美食廚房

趣味數學

健康飲食

專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