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3-09 16:11:27
1.大家初步了解了西湖美景.知道了“三潭印月”是怎么回事,還了解了有關“三潭印月”的傳說。作者充分挖掘與景物有關的歷史、傳說,把寫景與敘事相結合,使文章內容更加豐富。下面誰能把你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或者把你喜歡的地方介紹給大家?注意找出描繪景物樣子的詞語,突出景物特點。 1.朗讀課文,講述自己喜歡的景物或故事。能夠運用合適的修飾詞語(如“月色溶溶”“波光閃閃”“歡歌笑語”“綠樹依依”“繁花似錦”“隱隱約約”“人間仙境”),介紹自己喜歡的景物或者故事。
2.比較問句的不同形式和各自的作用。
湖心怎么會有這樣一個小島呢?相傳……
為什么叫“三潭印月”呢?因為……
這不就是人間天堂嗎? 2.嘗試運用設問、反問的表達方式再次介紹景物。(由于學生接觸課文的時間井不長.所以學生如果介紹不是很生動.可以在第二課時繼續(xù)提高。)
四、課堂練習。
1.記寫生字。
注意“繁”字是上下結構,下面是“系”字少一撇。“澆灌”的“灌”是三點水旁,不是草字頭。
2.自由朗讀背誦課文。
3.課后作業(yè):
從下面的幾個身份中選擇一個或兩個,認真研讀課文和課外搜集的有關資料,做好跟大家匯報交流的準備:
(1)“三潭印月”景點播音員(嘗試配樂朗讀);
(2)“三潭印月”景點導游(注意口語,嘗試使用“設問句”的表達方式);
(3)假設自己是一名曾到過西湖,領略過“三潭印月”美景的游客(用自己的口吻介紹“三潭印月”的景點)。
(4)自己就是當年的蘇軾(初到杭州為官,來到西湖,看到了什么,有了怎樣的想法;西湖疏浚以后,又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5)自己是三個石塔的設計與建造者(介紹自己設計的三塔和這樣設計的好處,最好自己畫一張石塔的示意圖或制作一個簡單的石塔模型)。
第二課時:
一、交代任務。明確目標。
1.上一課時,我們隨作者一起瀏覽了美麗的“三潭印月”。今天讓我們換一換角色,走進西湖,走進風景,走進文化,享受美景,享受生活。
2.下面,請同學從給出的幾個身份中選擇一個或兩個,做好準備跟大家匯報,匯報時注意嘗試使用課文中生動的詞匯。如“月色溶溶”“波光閃閃”“歡歌笑語”“綠樹依依”“繁花似錦”“亭臺樓閣”“隱隱約約”“人間仙境”等。
(1)“三潭印月”景點播音員;
(2)“三潭印月”景點導游;
(3)一名曾到西湖領略過“三潭印月”美景的游客;
(4)自己是三個石塔的設計與建造者;
(5)自己就是當年的蘇軾。
3.學生在課上再進行選擇,小組交流。
二、匯報交流。
1.學生匯報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兩點:第一,自己也選擇喜歡的一個身份,積極參與到活動之中;第二,對于學生的語文活動教師要引導大家客觀欣賞評議,以促使學生在匯報交流中共同提高。
2.活動提示:
。1)西湖是一個文化味道很濃的自然景觀,“三潭印月”更是承載了許多的文化內涵,所以,配樂朗讀應該注意語調舒緩,樂曲以古箏曲《春江花月夜》等舒緩的樂曲為宜。
。2)以導游的口吻介紹“三潭印月”,要注意使用口語,注意使用自問自答的設問句,注意調動游客的興趣……比如把問題提給游客,與游客互動,注意語言要幽默生動等?梢詫φ站包c示意圖,先對景點進行一個大體介紹,然后按照游覽的順序,一一介紹景點。
。3)如果以石塔的設計與建造者身份介紹三塔,要提示學生最好有示意圖或實物模型,這樣介紹更清楚明白。介紹時注意如下幾點:第一,交代出石塔的位置、建造的意義;第二,說明石塔的樣子。
。4)以一名游客的身份介紹“三潭印月”,要說出身臨其境的感覺。以蘇軾的身份介紹“三潭印月”給了學生更多的自由想象的空間,但對于孩子來說也更具挑戰(zhàn)性,需要創(chuàng)造性思維。
(5)無論以哪種方式介紹西湖的“三潭印月”,都要以課本為依托,注意參考課文的內容,表達方式,積累文章中優(yōu)美的語句。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