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3-06 21:57:02
同學們,歷時一年的兩萬五千里長征有多少內容要寫,可作者只用了八句,就非常概括的將軍隊長征的經歷濃縮于一首詩,具有非常高的藝術概括力。而且本詩主題鮮明,結構也非常嚴謹,“盡開顏”和“只等閑”“不怕”和“更喜”照應,運用了夸張比喻,非常傳神,自始至終洋溢著豪邁的情感,令人振奮。
5、這首詩學完了,你有什么想說的?
四、鞏固延伸
最后老師送給大家一首詞,這是紅軍登上了岷山之后,毛澤東寫的。大家試著讀讀。(出示)
清平樂?六盤山
天高云淡,
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今天的作業(yè)就是回去后搜集資料,自學這首詞,深入體會這長征中最后一次過山時,毛澤東的心情。
現(xiàn)在全體起立,讓我們再一次飽含深情的背誦《七律?長征》這首詩。
板書設計:
七律?長征
遠征難 只等閑
盡開顏
教學反思: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同志在紅軍長征勝利結束時寫下的一首詩。它是毛澤東為紀念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而作。作者以其軍事家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詩人豪放熱情的氣概,回顧了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紅軍戰(zhàn)士英雄無畏和樂觀精神,抒發(fā)了作者勇往直前的豪邁情懷。
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我首先介紹有關長征的資料,使學生對長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過課文中注釋,從字里行間大致了解課文內容。教學時,我讓學生深入學習詩中的比喻句。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讓學生說說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為什么這樣比喻?通過討論,學生均明白了這個詩句突出了五嶺、烏蒙山的高大險峻,可在紅軍戰(zhàn)士眼中它們不過是細浪和泥丸而已,說明紅軍藐視困難,把歷經千山萬水的艱難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