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作者:俠名 2018-03-06 15:20:27
(引導學生感悟要獨立自主,克服依賴性,經(jīng)受住磨難的考驗,學會生存和發(fā)展的本領。)
。3)補充張海迪的資料,閱讀拓展。
課件出示張海迪的人物介紹,學生讀一讀,談談感受。
師:張海迪姐姐終生坐在輪椅上,但她的靈魂卻在奔跑;貝多芬雙目失明,卻在黑暗中成為生活中的強者。同學們,此時此刻,沉淀在你們內心深處的一個詞、一句話是什么?請大聲說出來。
。4)師引讀課文,深化哲理。(課件出示)
師: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就對自己說:(不只是樹,……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會煅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就對自己說:
;
當我們遇到不幸時,就對自己說:
。
然后,鼓起勇氣,用實際行動迎接生活中的風風雨雨,用堅強回應一切考驗,成長為一個自強自立的人。
(板書:經(jīng)受考驗 自強自立)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關注生活現(xiàn)象,引發(fā)深入思考,產(chǎn)生獨特體驗。這是新課標所倡導的教學理念。“不確定”這個詞在本文中具有提綱契領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體會育樹和育人的道理。因此,本環(huán)節(jié)緊緊圍繞“不確定”這個詞語作為切入點進行研讀,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內容、感悟哲理、發(fā)表個人見解,與文本再度展開對話。教師通過簡單補充張海迪等人的事跡,引領學生反復吟誦重點語段,加深學生對此段話的理解,努力拉近文本與生活、與學生的距離,使原來遠離學生的深刻道理變得鮮活生動,真實可及。
四、 回顧全文,體會寫法
1.指板書,總結寫法:課文以“桃花心木”為題,給我們講述種樹人育樹的故事,不是單純的寫樹,而是借樹木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這種寫法就叫“借物喻人”。(板書:借物喻人)
2.回憶以前學過的類似的文章,體會借物喻人的寫法。
設計意圖: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實踐運用。“借物喻人”是本課學生需要掌握并能嘗試運用的寫作方法。在引導學生總結全文、歸納出作者的寫作方法之后,又引導他們回憶、發(fā)現(xiàn)同類寫法的課文,深化了學生對這種寫法的理解,為接下來的習作打下基礎。
五、 課堂總結,作業(yè)延伸
1.生談談這一堂課的收獲。
2.聽歌曲《陽光總在風雨后》,樂曲聲中結束新課。
師:希望大家像文中的小樹一樣,努力扎根,經(jīng)受住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成長為一個堅強的人,一個獨立的人,真正長大,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3.作業(yè)布置:
(1)摘抄背誦對自己有啟發(fā)的語句。
(2)推薦閱讀林清玄的作品《心田上的百合花》、《飛躍藍天的白云》、《蝴蝶的種子》等。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本課的作業(yè)設計,重視文本語言的積累,注重課外閱讀的拓展,希望通過閱讀延伸這一開放的活動,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能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