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2-27 16:17:46
在學生朗讀后,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評價,通過同學的互評,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
3、抓關鍵詞,品味朗讀
在教學中,學生們抓住了體現(xiàn)作者討厭母雞的一系列詞語,在品味的基礎上進行朗讀訓練,既提高了學生的朗讀理解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說話的能力。
【思緒飛揚】
失?成功?
本堂課,當我尚在興致勃勃地和同學共賞佳作之時,下課鈴聲不留情地響起,預定的課堂教學進度竟然沒有完成。只能帶著遺憾,結束了本堂課的教學展示。細細回味35分鐘課堂教學,從學生方面講,大家學習興趣濃厚,朗讀水平隨著對課文的理解逐漸提高,學生學得主動。從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落實來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又十分緊湊。唯一的問題是作為教師的我在備課的時候預設就不到位(其實可以把本篇課文分成兩個課時上),我卻沒有想到這一點,迫切的希望把一切美好的展示出來,到了臨場又過于投入,竟然忘了時間,沒有及時調(diào)整教學進度。
那么這堂課到底是失敗還是成功呢?我問自己,同時也上網(wǎng)找資料,征詢同行的意見。對于這個問題爭議不少,不過我認為有位老師說得很有道理:“一堂好課沒有絕對的標準,傳統(tǒng)的教學觀是按章辦事。比較多地對一種預設方案的實施,按預設的教學程序一步步操作,按傳統(tǒng)教學觀來看是比較成功的,但實際上學生是被動的,顯然是不妥的。
如果課前一味按照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預設一堂課是不切合實際的。因為學生不是‘統(tǒng)一’的,基礎有好有差,所以預設的目標要考慮本班學生的實際。即使有了預設的目標,還是不夠的。因為教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生成的過程。課堂上有它獨特的價值,這個價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間,這個空間需要有思維的碰撞、相應的討論,最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之間相互地生成許多新的東西。
課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研討課作假可能性很大,失去了研討的意義。只要是真實的課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實的一個指標。因此,一堂好課要有切合實際的預設目標,但不一定必須達成。因為還要充分考慮到課堂上的生成性。”
以后的教學,我想在制定預設目標方面要下功夫,在備課不僅僅要考慮展示亮點,更主要的是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課文的內(nèi)容等。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