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2-20 17:19:33
幼教網(wǎng)整理了關于2018北京版三年級語文下冊《鷸蚌相爭》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小學
2、學科:語文
3、課時:1 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
。1)網(wǎng)上收集鷸、蚌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2)自學課文,自學生字新詞,了解課文大意。
教師
(1)學習教材,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搜集資料,設計教案。
。2)準備課件。
教學課題:
知識與能力:
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漣漪、心曠神怡、暗自得意、反唇相譏、 、 互不相讓、怒目相視、輕易而舉”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體會課文中蘊含的哲理。
4、能講述“鷸蚌相爭”的故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故事導入新課,讓學生了解課文背景、內容,自學生字詞。
2、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
3、體會鷸蚌相爭的過程、結果,從中受到啟發(f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了解故事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2、懂得與人相處時應該寬容、謙讓。
教材分析:
《鷸蚌相爭》這則寓言通過鷸 和蚌相互爭吵,互相爭斗,最后雙方都被漁夫捉住這個小故事,說明雙方 互不相讓,只能兩敗俱傷,讓別人得利的道理。課文篇幅不長,語言通俗 易懂,題目直接點出了寓言的內容,同時巧設懸念,激發(fā)讀者的興趣。
1、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體會課文中蘊含的哲理。
。2)能講述“鷸蚌相爭”的故事
2、教學難點
(1)理解課文、體會課文中蘊含的哲理
。2)懂得寬容、謙讓,與人和諧相處。
教學方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 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探索。 這里有同臺辯論、相互交流、問題探討、拓展訓練等,可以滿足學生在良 好的氛圍中自由發(fā)展的要求 。
按照新課標要求,以“問議導練”課堂模式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 根據(jù)五年級學生實際情況,主要采用了激趣導入、質疑問難、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課外延伸等方法,采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配合歷史故事、卡通 動畫、課堂活動、簡潔板書等形式,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 的學習氛圍。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