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1-24 10:45:58
幼教網整理了2018語文S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坐井觀天》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要求認讀的生字,正確書寫“則、渴、喝”三個生字。
2、學習默讀課文,不出聲、不指讀;一邊讀一邊想。能分角色朗讀《坐井觀天》。
3、理解寓言故事的內容,體會其中的道理,聯系自己的體驗談感受。
教學重點:
認識13個生字,并會書寫“則、渴、喝”三個字,利用游戲識字,指導學生掌握多種識字方法。通過多種方式的讀,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激發(fā)朗讀興趣。
教學難點:
體會寓言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聯系已有知識導入
1、你學過什么寓言故事嗎?(《狐貍和烏鴉》、《兔兄弟和老鷹》……)你們讀過什么寓言故事?(《狼和小羊》、《兩只獅子》……)
2、師小結:看來你們都是愛讀書的好孩子。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新的寓言故事叫《坐井觀天》。(再板書)。
3、齊讀課題:坐井觀天
[課題的導入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入手,加深了對寓言的認識,又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識字讀詞
1、同學們打開課本,自由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畫下來,想辦法認識它。
2、你遇到了生字是怎么做的?(我是拼讀上面的拼音讀會的。師:你很會學習,能借助課本上的拼音識字,這是最快、最便捷的方法;生:我是問的同學。師:不會就問,也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可是,咱們課本上有拼音,能通過自己拼讀,認識生字會更好。)
[作為低年級的學生,雖然已經有了點滴的識字經驗,但自主識字的能力和方法仍然有限,差異表現也很明顯。“遇到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認識它。”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教師的小結,更能引導學生掌握省時高效的識字方法。]
三、檢查字詞,鞏固學法。
1、出示帶拼音生字。(屏幕出示)
。1)生字寶寶從課文中跳出來了,你還認識嗎?(一生讀)(讀得真準)
(2)誰來再試試(一生)(真棒)
。3)齊讀。
2、魔方游戲識字:同學們看,這是什么?看老師怎么玩?(教師示范:擲魔方后,讓學生搶讀魔方上面的字。)咱們桌洞里也有。同桌開始游戲。
[“魔方游戲識字”順應了孩子愛玩的天性,將學生帶入游戲中,調動了學生的情感積淀,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fā)了他們主動學習的熱情和愿望,并把兩個識字環(huán)節(jié)有機聯系在一起——在搶讀魔方上面的字時,若認不準,學生可隨時看屏幕。]
3、檢查(屏幕出示去掉拼音的字詞)
。1)指導學生搶讀生字詞。
。2)學生齊讀生字詞。
四、再讀課文,初步感知
1、大家的生字詞掌握得很好,課文讀得怎么樣呢?誰想讀課文?這一排同學開火車讀。其余同學邊聽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寫了它們的幾次對話?
2、讀課文要像他們一樣讀得正確、流利,誰告訴老師,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它們?yōu)榱藸幷撎齑笮〉氖,進行了幾次對話?(你真聰明)第一次對話誰來讀給大家聽?(一生)用“—”畫出第一次對話。第二次對話誰讀?(一生)用“……”畫出。第三次呢?(一生)用“( )”畫出。
[“在閱讀中積累語言文字”是新課標的明確要求。此環(huán)節(jié)教師在指導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同時,還引導學生學會欣賞語言,積累語言。]
五、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感情。
過渡:哦,青蛙坐在井底,小鳥呢?小鳥在哪里?小鳥落在了井沿上。(相機出示青蛙坐在井底,小鳥飛來的動畫。)這樣就引起了下面有趣的小故事。
[此環(huán)節(jié)變抽象的語言文字為生動的畫面,為下面講讀課文作了鋪墊。]
1、自由讀它倆的第1次對話,想想你知道了什么?小鳥飛了“一百多里”,它現在感覺怎么樣?(疲憊或累、干渴)(或者:它不僅累,還怎么樣?)(渴)找一生讀不出來,我聽不到你又累又渴,又累又渴該怎么讀?(師范讀:聲音嘶啞點)(一生讀)我聽出來,你現在又累又渴。咱們一起試試吧。R讀)
[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通過讀,設身處地的體會小鳥的又累又渴,把學生帶入作者預設的情境中]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