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7-12-05 18:22:56
幼教網(wǎng)整理了2018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上冊《鋤禾》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禾”、“午”、“辛”、“苦”四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盤”、“粒”、“皆”三個字只識不寫。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農民種田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愛惜糧食的道理。
教學重點:
1、學會吟誦古詩,體會農民的辛勞和糧食的來之不易。
2、寫字。
教學難點:吟誦古詩,體會農民的辛勞和糧食的來之不易。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自主學習、示范法
設計意圖:
《鋤禾》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一首感嘆詩。這首詩寫出了烈日下農民辛苦勞動的情景,能夠讓學生體會勞動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從而認識到應珍惜勞動成果。
因為現(xiàn)代的多數(shù)學生根本從未見過農民伯伯在田間勞動的情景,更別說是體會烈日下農民辛苦勞動的滋味了。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吟誦的形式,在學生各種形式吟誦的基礎上,看插圖、課件,啟發(fā)學生發(fā)揮想象做出相應的動作或表情,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悟出詩中的意境。讓學生閉上眼睛,背誦古詩,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導入
1、同學們,你們在幼兒園一定學過《鋤禾》這首詩吧?咱們喊一名同學背一背。指名一生背誦古詩。交流:你能說說從這首詩中知道了什么,明白什么嗎?(初步交流,了解孩子對古詩的理解)
2、今天咱們要以古人的方式走進《鋤禾》,品味一下古詩的韻味,這就是------吟誦(齊讀兩遍)
【通過談話交流,把學生吸引到古詩中去。并用吟誦的方式激起了學生學習早已熟記于心的古詩的興趣,打開了學生思維的大門,為繼續(xù)學習課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初讀吟誦,整體感知
1、請大家打開書本,翻到119頁,擺好讀書的姿勢。聽清要求:根據(jù)拼音讀準每個字,輕輕地讀完兩遍后,圈出四個生字。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禾”、“午”、“粒”、“皆”、“盤中餐”、“辛苦”。
帶拼音認讀:請一個小朋友當小老師領讀,每個讀兩遍。
去拼音認讀:先自己練讀,然后開火車讀(火車火車往哪開?)
。2)生字都讀準了,古詩能讀好嗎?指名學生讀古詩,讀準字音。
3、過渡:古人吟詩可不像我們這樣讀出來。他是有調調,有情有境的。咱們怎么吟呢?先來介紹一下基本規(guī)則“平長仄短”
、贅顺龉旁姷穆曊{符號
、诮榻B一二聲調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
③師生共同畫出平聲和仄聲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