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6-11-01 14:57:38
前幾天,一位媽媽在我們的媽媽群里面說,自己把孩子揍了。
我們忙問是怎么回事。原來是媽媽帶著三歲半的寶寶去商場購物,中間累了就去肯德基坐了一會,期間孩子非要吃冰淇淋。媽媽想,偶爾給孩子吃一次應(yīng)該沒事兒,就給買了一個甜筒。孩子吃著吃著,這位媽媽又覺得甜筒太涼,不該給孩子多吃。所以就跟孩子說,能不能給媽媽吃一口。孩子也沒猶豫,就把甜筒舉了過去。然后這位媽媽也沒客氣,因為怕孩子涼嘛,就狠狠咬了一大口。孩子看著剩在手里的半截脆皮有點發(fā)懵,突然就大聲哭了起來。媽媽也沒想到寶寶反應(yīng)這么大,就開始哄。怎么哄也不好,說什么都完全沒有用?系禄藖砣送,媽媽覺得特別尷尬,就最后開始嚇唬,再哭不要你了之類的,然后想拉孩子走,孩子死活都不肯動。最后,當媽動手打了孩子屁股兩下,連拉帶扯的把孩子拖回家了。
你有沒有比孩子,更孩子氣的時候?
這件事情還有后續(xù)。當天這位寶媽說完這件事情,群里的媽媽紛紛開始說自己家孩子冥頑不靈的那些血淚史。也勸說這位打了孩子的寶媽不要太自責,孩子有時候就是會特別執(zhí)拗之類的?墒堑诙,這位寶媽又在群里說:“孩子跟我道歉了,我好慚愧”。原來自從帶孩子回家之后,這位寶媽一直都很生氣,她想不通為什么孩子已經(jīng)吃了半個甜筒了,也同意給她吃了,卻會突然哭得那么厲害,好話賴話都不聽。自然也沒怎么給寶寶好臉色。沒想到第二天一早,孩子就站在她床頭,跟她說:媽媽你別生氣了,小孩不能吃太多冰淇淋。你是不想讓我吃太多所以才都吃光的。
這位媽媽就震驚了。孩子他爸出差沒在家,這些話不可能是別人教的,也就是說三歲半的孩子自己一直在試圖去體諒媽媽的處境和想法,哪怕已經(jīng)挨了媽媽的打。而她這個當媽的,卻從來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想過。如果是我們成年人,誰把我們碗里的食物搶過去吃光,我們會不會生氣?誰把我們的香水口紅借走之后,還回來的時候是個空殼,我們會不會發(fā)怒?
那位寶媽感慨的說:“哪怕是為他好,怕他著涼,可是當時竟然沒有好好跟他商量跟他講道理,還一口都吃光了,還打了孩子,我真是比孩子還孩子氣”。
說到底,這件事的起因是件再平常不過的小事情。每個做父母的都可能會遇到。之所以有的父母處理起來手到擒來,淡定自若;有的父母處理起來乒乒乓乓,人仰馬翻,區(qū)別就在于父母自己控制情緒的能力各有不同。
總是喜歡跟孩子較勁?你輸?shù)舻目赡苁怯H密的關(guān)系
記得法國作家伊莎貝爾有一本關(guān)于情緒的書,書中有一幅漫畫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漫畫是畫的是一個女人對著一株盆栽發(fā)怒。配文是:瞧瞧,我一門心思照料你,可你就這樣報答我!又掉葉子,又亂長雜草!我不會再給你施肥,你也別想再享受陽光。你就待在臺階底下,好好反省反省。讓你看看這個家到底誰說了算!這個對著盆栽發(fā)怒的女人,像不像小部分情緒狂暴時候的家長朋友?
現(xiàn)實生活中,很少有人會對一盆植物發(fā)怒,即使自己用盡了心力照顧,植物長得不好我們還是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會“傾聽”植物的聲音,去了解植物的“態(tài)度”,去反思自己是水給多了還是少了?光照強了還是弱了?養(yǎng)育一個孩子,遠遠比養(yǎng)育一盆花草更為精細復(fù)雜,卻有很多養(yǎng)育者忘記了給孩子同樣多的傾聽和理解。固執(zhí)的認為孩子不聽話就是在故意跟自己作對,孩子的堅持都是任性胡鬧,甚至認為“孩子什么都不懂,絕對不能慣著他順著他”。面對原則性問題,家長們的堅持很有必要。但有時候一場家庭大戰(zhàn)的導火索,往往只是要不要穿不穿厚襪子,穿哪雙鞋子,該不該多吃一口冰淇淋,能不能再晚幾分鐘睡覺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我們大人卻非要跟孩子爭個高低對錯。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