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6-10-25 15:53:58
如果沒有什么獎勵可撤銷的,怎么辦?一位媽媽想到了辦法:
于女士給出的辦法是,在生活中,家長可以特意給予孩子一些特權,比如看他喜歡的動畫片、玩玩具等,當孩子有了不好的行為時,家長就可以剝奪這個特權。
不過家長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次剝奪太多特權,剝奪特權的時間也不宜過長。否則就不是處罰了,而是剝奪孩子的愛了,罰得太厲害了孩子可能會缺少安全感。
在說了處罰措施之后,別忘了再說說獎勵措施。賞罰分明才更能催人前行。
強化是加強孩子的好行為,也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兩種:
、僬龔娀
正強化就是給予一個好刺激。為了使兒童能夠建立一個適應性的行為模式,通過運用獎勵的方式,使這種行為模式得以重復出現(xiàn)并保持下來。獎勵的方式可以給予對方喜愛的實物,代幣,金錢,也可以是微笑,點頭,稱贊及表揚等。
、谪搹娀
負強化與正強化正相反,是指去掉一個壞刺激。這種壞刺激為引發(fā)所希望的行為的出現(xiàn)而設立。例如較大一點的小孩依舊有吸吮手指的習慣,家長應該做什么來幫他改正這一壞習慣呢?從負強化的觀點來看就是當這個孩子吸吮手指的行為一出現(xiàn)就要受到指責,而一旦其不再吸吮手指了,就立即停止對他的批評。久而久之,孩子吸吮手指行為的頻率就會漸漸降低直至消失。
3、不斷堅持,不斷給孩子信心
行為心理學說,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要21天的時間,而讓一個好習慣牢固下來,需要至少三個月的時間。這是一個持久戰(zhàn),所以父母決不能半途而廢,否則前功盡棄。
改變一個行為需要的不僅僅是家長的堅持,孩子才是真正的當事人。在改變的過程中,最掙扎的也是孩子。大人們看看自己要改變一個壞習慣有多痛苦,就能明白孩子有多痛苦了。因此,在孩子改變的過程中,家長要不斷地給孩子加油打氣,給孩子戴高帽,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可以的。我很喜歡有位心理學家的說法:“我們應該敬畏孩子的掙扎,陪伴他,不去包辦更不去干涉,這樣他才會生出勇氣,發(fā)現(xiàn)自己應對問題的力量,讓自己的能力充分地被開發(fā)。當他獨自一人成功地做到了,他會對自己更有信心。”
激發(fā)孩子的信心,除了鼓勵孩子,還有一個辦法:讓ta看到與自己不相上下的同伴也能做到這件事,讓孩子在同伴身上觀察學習,這種方法也能給孩子信心,或者說,這也是一種激將法。不過,在使用激將法的時候,不要說“你怎么不行”,這是責怪,而說“他行,你比他還行,所以你也行”這才是鼓勵。
★行為塑造的注意事項:
、偌皶r性
及時糾正非常必要,因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關系是密切的,年齡越小越是如此。如果事情過去了好久再懲罰,或幾件事加起來一起說教,孩子會不明就理,不清楚自己錯在哪里,為什么受罰。父母要及時讓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因為某件具體的事或行為而受罰,同時還要讓孩子了解他仍是好孩子,父母依然愛他。這才是懲罰的真正用意。
②不要故意引人入罪:若不要孩子吃糖,請把糖拿走,不要放在他面前又不準他吃。
教育方法:莫依照經(jīng)驗行事,也莫聽一家之言,經(jīng)常反省,也不要害怕犯錯。
如果父母過于堅持自己的教育方式,會使父母的視野逐漸變得狹窄。要時常讓頭腦保持冷靜,從客觀的角度來審視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如果能經(jīng)常冷靜下來再次思考,你會發(fā)現(xiàn)許許多多曾經(jīng)被忽略和忽視掉的東西。這些以前不被注意和重視的細節(jié),在以后的教育中會發(fā)揮出令你意想不到的作用。
在筆者將以上這些方法逐一列舉出來的時候,可能有的人會因為緊張而變得過分專注于方法的細節(jié)本身,即使是一個小小的失敗,也會對自己過分地苛責,懷疑自己的能力。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擔心。我們人類不論多少都具備一些自我恢復的能力,這種能力在孩子身上也一樣,一次、兩次的失敗,不會給孩子造成無可挽回的打擊。
相反,最重要的是從失敗中汲取教訓。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不必過分憂慮,要從失敗中學習經(jīng)驗,提高教育的質量,促進孩子的成長。畢竟,每當我們意識到為時已晚,其實往往是最早的時候,怕就怕明知有錯,卻一輩子不去改變。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