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6-10-24 10:52:38
中國的早期教育非常落后,0到6歲的教育是最落后的教育。
5到10歲要培養(yǎng)孩子的道德習慣,我們恰恰在道德習慣培養(yǎng)的黃金時期缺失了這個意識。我認為,沒有懲罰的教育是偽教育。
中央電視臺曾經(jīng)請我去談“富二代”的問題,為什么中國人往往富不過三代。我就說,富不過三代不是一個規(guī)律,而是一個怪圈、一個現(xiàn)象,因為世界上富過多代的排行榜上百家,有一個家族甚至上千年一直管理得非常好。很遺憾地說,長盛不衰的家族中幾乎沒有中國的家族。這和中國的教育有關,中國的家庭很容易溺愛孩子。
比方說,我們做中日韓美四國高中生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的父母給孩子零花錢是最隨意的,高興了就多給,給孩子零花錢之后很少檢查。相反美國、日本、韓國父母也給孩子零花錢,給的時間固定,同時父母還要檢查孩子是怎么花的。
最典型的例子,美國第一個擁有十億美元家產(chǎn)的富豪叫洛克菲勒,他給他14歲孩子一個星期的零花錢就是1美元50美分,而且到了周末還得檢查花得合理不合理,花得合理獎五美分,花得不合理減五美分。更讓人驚訝的是,他給孩子這么少的零花錢還有要求,要求零花錢分三份,除自由開支的部分外,20%以上要用來儲蓄,20%以上要用來做慈善即儲蓄,就給這么點錢還要求有慈善行為。
比學習好更重要的是做人要“嚴”
中國的父母有一個很大的誤區(qū),只要把學習搞好了,別的什么都不用你管。我覺得這是教育荒廢的宣言,表面上看教育抓得很緊,其實把真正的教育忽略了。學習好算什么呀!
我們研究了十年的兒童行為習慣與人格的關系,兒童教育的成敗最重要的標志是能不能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最根本的。什么是素質?用愛因斯坦的話來說,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教育,習慣就是忘不掉的。比方說,見到一個人一定要微笑,一定要誠信,一定要女士優(yōu)先,一定是習慣的,這些東西多了就是素質。
一定要有讀書的習慣,運動的習慣,守時的習慣等等,所以對于兒童來說所謂的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yǎng),給他講做人、人生的道理,怎么對待學業(yè)、社會,這是基本的習慣,中國家庭教育在這個方面是很欠缺的。
父母以為孩子只要學習上去了,一俊遮百丑,其實他沒想到更大的麻煩在等著他。自私、很嫉妒別人,沒法和別人相處,這樣的孩子麻煩大著呢,中國父母現(xiàn)在的問題多就多在這里。我們對教育的理解非常膚淺,比方說什么叫“學生”,學生就是學會生存,就是學會生活,而我們的教育恰恰是反生活教育,什么都不用管了。
更可怕在哪呢?學業(yè)的競爭已經(jīng)提前到了幼兒園。幼兒過早地接觸過多的系統(tǒng)的知識技能的訓練,一定意味著把一些更需要學習的素養(yǎng)給排擠掉了。
成長是有規(guī)律的,在幼兒的階段就不應該學習過多的知識,不應該去學數(shù)學、作題、認字。
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游戲、娛樂、觀察,和小朋友學會相處,培養(yǎng)自信心、好奇心、想象力、觀察力,這些是他一生受用的素質,也會感到愉快的體驗。在幼兒階段想讓他認一千個字,兩千個字,不是不能做到,可以做到,但是會付出很高的代價。而這種水平其實到六七歲、七八歲以后是很容易的事,過早學了以后就會付出高昂的代價。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