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2012-08-06 11:49:50
二、家長的需求
5歲的小靜已經(jīng)轉(zhuǎn)了3個幼兒園,她媽媽告訴記者,孩子就要上小學了,原先的幼兒園教來教去還是唱唱跳跳,現(xiàn)在她把孩子送到市區(qū)某幼兒園上大班,那里大班的教師開始刻意向小學過渡,如延長孩子上課時間、讓孩子學寫字、讀拼音、做計算題等。不過她也發(fā)現(xiàn)小靜這段時間不怎么開心,幼兒園給大班的小朋友開起了數(shù)學課,需要學習20以內(nèi)的加減法,而且還要寫作業(yè),孩子以前沒學過,一下子要接受這么多,還是有點困難。
事實上,像王靜媽媽這樣的家長并不在少數(shù)�,F(xiàn)在,讓幼兒園園長感到無奈的是大部分家長都要求幼兒園提供“小學化”的學前教育,讓孩子在幼兒園學寫字只是小兒科,還有學英文、多位數(shù)換算的。這已經(jīng)成為令園長們?yōu)殡y的事情,因為家長的要求越來越高,甚至把這些課程劃分到衡量該幼兒園硬件標準上。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園不得不開設(shè)一些程度達小學水準的課程,不然會造成生源的流失。
在采訪中,一姓張的家長說他給還沒有上小學的孩子安排了不少培訓學習項目,他說:“我看《哈佛女孩》,發(fā)現(xiàn)一些有成就的孩子,都是父母很早就讓他們接觸英文、學習程度較深的中文。既然有那么多成功的先例,從某種情況來說,超前教育方法是可行的。盡管孩子經(jīng)常星期六、星期日都要‘加班’,偶爾也會表示不滿,但我相信孩子以后會理解的。”
三、幼兒園的任務(wù)
“學會多寫幾個字,多認幾個字都不是幼兒園的主要任務(wù)。”一幼兒園教師認為,幼小銜接的意義在于縮短幼兒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期,以游戲的形式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比較、概括能力,鍛煉幼兒觀察、想象、語言表達、邏輯思維的能力,幫助孩子們順利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心理過渡、知識過渡、習慣過渡。如青春幼兒園正組織大班小朋友參觀小學的活動,體驗“怎么上廁所”、“課間怎么玩”等具體的小學生活,這位幼兒教師認為,這可能比教孩子一些小學知識更為重要。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