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12-06-05 10:23:29
如何培養(yǎng)一年級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怎樣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單是老師在學校的教育,更是家長的一份責任。只有家校雙向配合,形成良性循環(huán),才能使教育收到顯著成效。那么,在家庭教育中,我們做家長的應該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
一、培養(yǎng)孩子課前認真準備的習慣
首先家長要讓孩子知道:如今他已是一名小學生了,主要的任務是學習,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就要課前做好一些準備。如:每天晚上都要按照課程表提前自己準備好第二天要用的書本、削好的鉛筆等學習用品,一樣不少地準備齊全,這樣做既可避免第二天清晨的忙亂,又可保證第二天能夠帶齊學習用具,不形成"丟三落四"的壞毛病。這樣讓孩子自己堅持一段時間后,他就會慢慢養(yǎng)成習慣。
二、培養(yǎng)孩子課前預習的習慣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強調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準備。學生學習課程知識,課前的預習,既是心理準備,也是具體內容的準備。預習是促使孩子積極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激發(fā)孩子求知欲、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學習主動,走在前面,心情好,充滿自信,于是成績就好。成績好了,學習更主動,學習興趣更濃,成績會更好,良性循環(huán)鏈就形成。所以,培養(yǎng)課前預習的習慣尤為重要。
三、培養(yǎng)孩子課后復習的習慣
“熊瞎子掰苞米”的故事更可謂婦孺皆知,熊瞎子每掰一個苞米,便夾在腋下,同時扔掉了前一個舊苞米,這樣忙了很長時間,還只是有一苞米。溫故而知新。家長們都知道復習的重要性,但究竟怎樣復習才能事半功倍?
為了達到較好的復習效果,家長需要孩子做好二件事:
1.試圖回憶。試圖回憶,就是“過電影”,在大腦的熒光屏上,放映老師上課講的內容。具體地說,就是下課后自己考一考自己:今天老師主要講了幾個字?哪些生字會寫了?那些生字還不會?
2.認真看書。復習時的看書,是在預習、聽課、回想的基礎上進行的,必然會有新的收獲和體會。對于聽課中已經記住和理解的部分,可以少用時間;對于沒聽明白的地方,還得讓孩子知道不會的內容應該主動地詢問,及時補上沒有學習好的知識。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