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09-11-12 22:10:02
由此再來看發(fā)生在幼兒園的事件,都和以上三個原因有直接的關系。也就是只要處理好了以上三個原因,他的攻擊性行為也就會自動消失了。
首先,我們和嚴勝駿的奶奶進行了思想上的溝通。指出教養(yǎng)孩子應從事情的性質看問題,不能由著孩子任性,該寬容的時候需要寬容,該嚴格的時候就要嚴格,區(qū)分寵與愛的關系。我們列舉了由于嚴勝駿自我中心意識強烈造成許多孩子被欺負的事例,奶奶恍然大悟。
其次,我們聯(lián)系了工作繁忙的爸爸,向他爸爸報告了嚴勝駿喜歡用攻擊行為解決問題的方式。指出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模仿能力強,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思想。棍棒下教養(yǎng)的孩子只會變得更倔強,身心受到傷害的時候也會學著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試用說理的方式和孩子溝通,多點鼓勵,哪怕物質上的,都比棍棒強。他的爸爸不好意思,說以后一定改一定改。
最后,在幼兒園我們經常用故事告訴孩子學會友好相處,用故事使孩子明白同伴間相處要懂得謙讓。找嚴勝駿個別談話,肯定他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否定他不正確的處理方式。并教他放棄用攻擊的行為,學會用語言解決問題。同時,開展有趣的集體游戲,活動中,使其感受同伴相處的快樂。小事件一天天少起來,我們?yōu)樗佑停布又亓伺u的語氣。
五:評論與反思
看如今的孩子,從他的言行上就能分辨家庭養(yǎng)育環(huán)境。是父母自帶的孩子明理,動手能力強,但驕氣。隔帶教養(yǎng)的孩子乖順但自我中心。全全都關懷的孩子知識面廣不過很能變,讓人不知道啥時聽話啥時不聽話。
嚴勝駿的例子其實是個典型,通過他的變化,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眾多小年齡幼兒身上的攻擊性行為的導火線是什么。家庭的教養(yǎng)方式很關鍵。尤其是新入園的孩子,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大致上都和家庭有關。家長在教育過程中一定要慎重。當看見孩子出現(xiàn)問題不能很快改正時,不能姑且養(yǎng)息或者嚴厲指責。每個孩子或多或少都有問題出現(xiàn),問題持續(xù)的長度和強度,就要看運用的方法是否合適。需要仔細觀察孩子行為,找準問題的切入口,和家庭同步開展教育,以說理為主,用積極的鼓勵幫助孩子慢慢改正錯誤。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方法解決。老師有心,家庭有心,就沒有不快樂的孩子。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