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11-03 22:05:43
我們要努力探索在數學活動中培養(yǎng)和形成幼兒主動學習的教育行為策略,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的提高!
在第二次的課例中,馮巍老師注重了第一次老師在個別化活動中所欠缺的內容,如:1、在材料的投放上注重了層次性和豐富性,讓幼兒能夠從多個側面來尋找數字寶寶“6”的秘密。2、在活動中老師更加注重觀察,激發(fā)幼兒對數字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合作的意識和積極思考的能力。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數和圖形無處不在,對于成人來說要發(fā)現它們的存在這不足為奇,但相對于年齡較小的兒童,他們并不能理解數和圖形的抽象思維,因此我們通過開展這一活動來激發(fā)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現總結出以下兩點體會:
。、數和圖形的結合
舊的教學模式是把數和圖形兩者分開教的,而在這種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凡是單純地教幼兒學數或是認識圖形,孩子們都表現出并不樂意接受的態(tài)度,但是當我在組織開展“找朋友”“圖形游戲”“有趣的房子”等活動時,利用了數和圖形結合的方法,從形象的幾何圖形入手,把抽象、理性、枯燥的數學啟蒙變?yōu)樨S富生動的數學活動模式,這不但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還能激起幼兒自己從生活中挖掘數和圖形的求知欲。
。、存在問題和改進方法
由于孩子們的認知特點和圖形組合的多變性的關系,孩子們對圖形的理解都不相同,因此有礙于我的教學,如:在超市購物,大部分孩子會說賣了多少錢,但是和自己的記錄不相符。
在幼兒回答出問題以后,老師把相應的圖片來進行演示,使幼兒看到了兩個數的合并過程,又看到了合并的結果。具體了理解了加法的含義,也就將具體的情節(jié)轉化成了數學問題,最后轉化成了算式。
反思:
轉化的本身是抽象、概括的思維過程。實現轉化,既能促進幼兒把握數量關系的實質,又培養(yǎng)了幼兒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在教學中要引導幼兒逐步掌握轉化的方法和要求。轉化訓練,一方面是符合幼兒思維的水平和特點,另一方面要讓幼兒參與轉化的整個過程。從而提高幼兒抽象、概括的能力。
第三次反思
在第三次的課例中,陳暉老師注重了在個別化活動中,老師怎樣的介入是適時的,適宜的?老師應該怎樣介入?材料的投放怎樣能夠體現出數的概念?如:排序、分類、集合等?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