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4 22:03:41
太陽鎮(zhèn)中心幼兒園 陳麗
一、引言
創(chuàng)造力是人類智慧的“一把圣火”。兒童期是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的萌芽期,寫生、想象畫等美術活動是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有效途經,這種活動能營造一種快樂的氛圍與自由的空間,幼兒在寫生活動中能加深視覺印象,提高觀察力,不斷積累與豐富感性經驗,為想象奠定基礎,點燃“創(chuàng)造的圣火”。
二、背景
在傳統(tǒng)的美術活動里,教師一般根據(jù)造型技法的難易程度,由簡單入手,進行由易到難的循序漸進的安排。教師往往在教學中輔以范畫,圖片或教具來豐富幼兒的視覺感知,并要求幼兒以此為參照和模板,并手把手的教幼兒學會有關的造形技法。殊不知幼兒模仿力強,特別是大班幼兒,在他們沒理解事物空間關系、透視比例的情況下,照樣能惟妙惟肖的將范畫作品臨摹下來。教師和家長也以畫得像不像為評價標準,這樣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忽視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感受力及表現(xiàn)力,無形中就把幼兒束縛在教師設定的一種模式,一個框架里,大大地限制了幼兒的發(fā)展,導致幼兒作品單一,缺乏個性。一旦脫離老師的指導和示范,自已就不會畫,不會創(chuàng)作,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往往重視幼兒美術作品的結果,忽視幼兒美術活動的過程。體現(xiàn)在只重在培養(yǎng)技能,而對幼兒活動時應具備的濃厚的興趣,認真的態(tài)度、良好的學習習慣,敏銳的觀察力、穩(wěn)定的注意力等這些活動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非智力因素缺乏引導與肯定。
三、案例描述與分析
案例一:一天美術活動課的內容是《海底世界》,君君小朋友在海底里畫了許多熱帶魚、海龜、海馬和海草,顏色鮮艷,他的畫面干凈而且內容豐富,充滿童趣和幻想色彩。我贊賞地摸了摸君君的頭,就去巡視其他活動。當我再次回到君君的身邊時,剛才那幅美麗的畫面已黑色色塊破壞得面目全非!我本想批評他的,可一想還是聽聽他的話吧,原來君君的故事里的海水被污染了,上面的黑色塊原來是海里油船排放的污水!他呼吁大家要保護環(huán)境!不要亂排污水!多美好的愿望呀!我們知道,現(xiàn)實生活并非風平浪靜,君君畫畫的意圖完全合理。
分析:教師全面正確地評價幼兒作品對于幼兒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如果不能正確評價孩子的作品,就有可能把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之中。上面案例中君君這件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作為教師,保護幼兒的創(chuàng)造萌芽,全面正確評價幼兒作品是何等重要!評價幼兒美術作品一定要尊重幼兒的情感體驗和獨特的表達方式。評價幼兒作品時不要評價幼兒畫的好還是不好,畫的像還是不像,要讓幼兒說說他自己的畫,說出自己的想法及感受。教師要充分肯定幼兒的想法,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評價幼兒作品時要有一個寬容度。所以,教師應以幼兒的眼光去欣賞孩子的畫,每個孩子的畫都是與眾不同,想象都是很豐富的,畫中都有著天真活潑、生動稚拙的美。所以: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遠比幼兒繪畫結果完美更為重要。
案例二:一天早上,欣欣把在家畫的一張畫帶到幼兒園,并把自己的畫貼到作品欄里。吸引了不少孩子圍觀,七嘴八舌地議論。
“這張畫是誰畫的?可真好看!”
“是欣欣畫的。”
“這么熱鬧,欣欣你畫的是大馬路吧?”
“是啊,我昨天晚上畫了整整一夜。”
“欣欣,這是什么?”
“這是我,后面是我爸爸,我們騎著一輛摩托車回家時,大馬路上人很多,數(shù)也數(shù)不清。”
“我知道了,欣欣,這一定是人太多了,汽車上人太多輪胎都給擠破了!”
“不對,這是一輛往那邊開的車子,這四個是車的輪子。”
“欣欣,你看錯了,往前開的車子看不到四個輪子的。”
“對,只能看到兩個輪子。”
“不對,我畫的是對的,汽車就是有四個輪子的嘛。”
“你,錯了,我上次看到一輛車子在我面前時,只看到兩個輪子,你這樣畫汽車像撞了個大包。”
“哈!……欣欣的汽車長瘤子啦!”
欣欣被小朋友說的氣呼呼,原本得意的心情一下不知去向,他連忙找到我,講述著關于小朋友笑他畫的長瘤子的汽車。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