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作者:楊雅馨 2009-06-25 17:14:44
PartⅡ
認識胎盤早期剝離(Abruptioplacentae)
意指正常著床之胎盤于妊娠20週之后,第三產程發(fā)生之前出現(xiàn)剝離的現(xiàn)象。楊文瑞醫(yī)師說:「是產科學上一個急癥!拱l(fā)生率為0.5~1.5%左右,嚴重的病例并不多見,但較常出現(xiàn)于妊娠36週以前。
根據(jù)出血的情形,胎盤早期剝離可分為外在型、隱藏型、混合型三種主要型式:
I:外在型:大部分的胎盤早期剝離屬于這一型,剝離處的出血除了部分積存在子宮內之外,也會經由子宮頸流出體外,而胎盤因為沒有完全剝離,后遺癥較少也較不嚴重。偶爾胎盤的剝離只包含胎盤的邊緣,這時最常見的后遺癥是「早產」。
II:隱藏型:約佔20%,出血侷限在子宮腔內,血液無法經由子宮頸流出,胎盤可能已經完全剝離,后遺癥通常很嚴重。其中,5%~8%會形成血液凝結病變,胎兒極有可能死亡。
III:混合型:有時雖然出血來自于剝離不完全的胎盤,但是因為羊膜完整未受損傷,而使血液無法經由子宮頸流出,而形成所謂的相對隱藏型。
診斷與癥狀
胎盤早期剝離比起前置胎盤而言,更難診斷。超音波的用途并不如一般預期中的好,Sholl氏報告僅只有25%之診斷率。
胎盤早期剝離嚴重的病例,其臨床診斷并不困難,而輕型的病例,如想用超音波來區(qū)別可就不是那麼的容易!楊文瑞醫(yī)師進一步表示,「對于妊娠20週之后出現(xiàn)有腹痛、陰道出血的情況,都應將“胎盤早期剝離”考慮在內,并藉由胎心音監(jiān)視觀察胎兒的健康狀況!
癥狀差異大,留意危險徵兆!
胎盤早期剝離的徵兆和癥狀變異性很大,從產婦大量產前出血、甚至休克,到沒有任何明顯徵兆,而只是在生產中無意發(fā)現(xiàn)都有可能。
常見的徵兆與癥狀包括——
1.陰道出血
2.子宮壓痛或背痛
3.胎兒窘迫
4.高頻率而密集的子宮收縮
5.子宮劇烈收縮(hypertonus)
6.不明原因的早產
7.胎死腹中。
誰是前置胎盤高危險群
1.高齡產婦。
2.懷孕次數(shù)超過第三胎以上。
3.抽菸
4.高血壓
5.使用古可鹼的藥物
6.前一胎有胎盤早期剝離的機率,下一胎可能比別人增加10~25%。
7.子宮肌瘤或子宮本身形狀有些異常,如雙子宮等
8.外傷、撞到肚子。
越早診斷越安全
根據(jù)統(tǒng)計罹患胎盤早期剝離者,其胎兒死亡率高達25%,即便安全將寶寶生出,寶寶也可能合併有神經方面的缺損或早產兒等問題;母親則有泛發(fā)性血管內血液凝固癥(DIC,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的危險。
處理方式
當產婦入院時,情況危重、處于休克狀態(tài)時,應先積極的補充血容量,改善休克情形。必要時得及時的終止妊娠,以免因胎盤早期剝離的關係,危及母親和胎兒的生命安全。
母親及胎兒的預后,與處理是否及時有著密切的關係。胎兒未分娩出前,胎盤可能繼續(xù)剝離,難以控制出血,若持續(xù)時間越長,則病情會越嚴重,併發(fā)凝血功能障礙等合併癥的可能性也越大。
至于,該選擇何種生產方式,楊文瑞醫(yī)師說:「一般而言,若子宮頸口全開,會建議採“自然生產”的方式,因為若合併有DIC的癥狀,如流血不止、大量出血等情況,貿然的採取剖腹產方式,是相當危險的。若子宮頸口未開又發(fā)生胎兒窘迫時,採取“剖腹生產”的方式是較適合的。不過,這和胎兒是否足月等因素有關,所以“CaseByCase”,才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留意出血徵兆
不論是胎盤早期剝離或前置胎盤,常見的癥狀均為「陰道出血」,因此,一旦出現(xiàn)不明的陰道出血、腹痛等癥狀,都應該立即回診追蹤檢查,此外,若懷疑自己可能是高危險群,那麼更應該和你的產科醫(yī)師密切的合作追蹤治療。
關于胎盤素
有人說吃胎盤素可以養(yǎng)顏美容,還有人說注射胎盤素效果更佳,這些說法究竟對不對?楊文瑞醫(yī)師表示,「胎盤素主要的成分為蛋白質、荷爾蒙等,現(xiàn)代人的營養(yǎng)相當充足,是否有必要藉由胎盤素來補充蛋白質,值得令人懷疑!其次,胎盤素在臺灣是不合法的,更重要的是,其來源為何?你、我都不清楚,輕易的將這些不明物注射到自己身上,極有可能罹患B型肝炎、愛滋病等傳染病,是相當危險的!」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