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6-05 17:57:55
別以為小寶寶不能理解你的意思,盡管他還聽不懂你的話,但他已經(jīng)能明白你的手勢了.現(xiàn)在是晚上六點,老公還沒有下班回來,晚餐差不多已經(jīng)準備好,只等下鍋翻炒;而這時候孩子不知從哪里冒出來,正站在你的膝下,用每位母親都熟知的“嗚嘎,嗚嘎,嗚嘎”的聲音拉扯你的衣角。
他餓了嗎?有可能;累了嗎?大概吧;他是不是想讓你抱他站到沙發(fā)上?有可能……在上百種可能的選擇中,在你的寶寶放聲大哭前,給媽媽留下的時間實在不多。這類情況大都會以小寶寶令人心碎的哭泣結尾。一次又一次的,你在心底默念:“告訴我你想要什么呀?!”
想象一下如果你能看穿小家伙的心思,剛好給他需要的東西該有多好?只需拿給他一個瓶子,換次尿布,遞給他那件玩具或是僅僅給他一個擁抱,你就可以遠離那種令人傷心(有時是憤懣)的眼淚了。盡管沒有人能夠讀出嬰兒腦袋里想些什么,但的確有方法可以幫助你了解孩子的需要。
嬰兒可以從最早6個月時就開始學習使用嬰兒手語。這套手語包含了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會話,等他學好之后,下次你不用猜就清楚小家伙需要的是一杯牛奶而不是果汁了。
什么是嬰兒手語
嬰兒手語混合了聾啞人使用的標準手語和嬰兒天生就會使用的某些手勢。其發(fā)明人為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Acredolo和加州大學嬰幼兒成長方面專家Goodwyn。該套嬰兒手語發(fā)明的最初目的就是為了讓還沒有學會說話的孩子提前接觸與人交流。手語本身的設計考慮了嬰兒的學習能力,所以全部采用簡單的手勢,并且很多符合成人的日常習慣,無論父母還是孩子,都不需要專門的培訓就能掌握。
目前,這套嬰兒手語已經(jīng)在美國廣泛使用,并成為美國兒科醫(yī)生的標準“工作語言”。它還適用于各種正式和非正式場合,比如孩子間的交流,幼兒園阿姨的指導等等,甚至在學會說話以后,這套手語也能起到有益的輔助作用。
為什么使用手語
根據(jù)一份關于嬰兒手語的研究報告顯示:通常嬰兒學會單字發(fā)音是在大約13個月,而說出包含2~3個詞的簡單句子平均要到20個月左右。相比起來,通常8個月的嬰兒就能準確掌握一種簡單手勢,比如“牛奶”,“還要一些”等等。
學習手語可以對嬰兒的智力發(fā)育起促進作用嗎?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夠肯定地說嬰兒手語會對嬰兒的智力發(fā)育起促進作用。專家認為,這項研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還需要大量的一手資料。盡管現(xiàn)在說使用嬰兒手語能提高智商為時過早,但根據(jù)美國國家健康研究學會的研究表明:對比傳統(tǒng)教育的嬰兒,學習手語能夠顯著加快嬰兒學習語言的速度。
這種學習速度的提高,部分原因在于一旦孩子開始與成人交流反饋,周圍的人會更加樂于與之交流而產(chǎn)生良性互動。比如“嗨,看呀,孩子在輕拍頭部!應該給他找頂帽子了。”諸如此類的情景會直接刺激嬰兒的大腦皮層,這是語言發(fā)展的本質因素。
當然,父母不應過多關注于嬰兒手語對智力開發(fā)的影響。從本質上講,手語的目的是為了幫助父母與孩子相互之間的交流。通過使用手語,父母和孩子相處會增加許多樂趣,只需一個簡單動作,就能讓你確實感受到孩子和你之間那種沒有任何間隔的真摯感情。
而幾個月之后,他就能飛快地掌握十幾種不同手勢,并且能夠很好地組合使用它們!
“或許是因為嬰兒嘴部肌肉群的發(fā)育通常不會早于20個月,但此時,嬰兒早已明白交流的本質,并且已經(jīng)具備了通過手勢進行交流的能力”,嬰兒手語的發(fā)明人如是說。當時,他發(fā)現(xiàn)聾啞兒童通過手語進行交流要比同樣年紀的聽覺正常的兒童使用語言交流流暢得多。
事實上,你的孩子天生就會使用一套他們自己的身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揮動雙手,表示和大人說拜拜;用食指尖指向他們想要的東西;擁抱他們喜歡的人等等。這些簡單手勢無需解釋,每個人都可以憑借直覺了解其含義。所以,在此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整套手語可以非常容易地被人接受,他能讓你的寶寶提前一年在與人交流方面邁出關鍵一步。當然,最重要的還在于你可以不必絞盡腦汁去猜測小家伙腦袋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了。
學習手語的第一步
交給寶寶嬰兒手語就像教他們說話一樣簡單,最佳的方法就是把每個手勢當成語言文字一樣對待。具體說來,就是把整套手勢拆分開,先從幾個最簡單的基本手勢開始。你應當通過觀察,選擇寶寶最感興趣的幾個部分,這一點因人而異。但無論你從什么手勢入手,都要持之以恒,不斷地訓練,并且要求家人隨時使用手語交流,就像平時說話一樣。
為手語的日常使用創(chuàng)造些機會。比如,假設你選擇“貓”作為寶寶學習手語的開始,不要僅僅在你們撞見鄰居家的貓時做出這個手勢,而應當主動地去找。你可以帶他專門去看,也可以從書本、雜志中去找,總之,任何可能的地方,像電視,玩具店等等。這樣就能讓你的寶寶理解“貓”這個手勢并不局限于鄰居家那只貓。總有一天,你的孩子會找到自己的貓(可能僅僅是一張他喜歡的貓卡片),但卻興趣十足地用手語告訴你關于他的貓的一切。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