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搜狐母嬰 2009-05-25 23:43:57
冬季保暖對于嬰幼兒來說尤為重要。但是,保暖需講科學,有時過暖會造成很大的危害。
1、嬰幼兒衣物穿得過多,勢必會限制其手足的活動,甚至影響到呼吸。
寶寶出世后手足就會活動,是先天的一種了解環(huán)境、接觸外界的能力,它們需要很快知道手和腳是用來干什么用的,如何才能指揮手腳的活動為自己提供方便,并通過與各種東西接觸、感覺,加深對外界的了解和適應,這種能力和機會如果受到限制無疑對孩子的發(fā)育不利。
因此冬季孩子所穿的衣物要寬松,不能影響孩子手、足活動。聰明的父母親還應當給孩子們提供更多手、足活動的機會,不斷強化手—腦之間的聯(lián)系。
2、從增強孩子抗病和耐寒能力上講,過度保暖也是不適宜的。
一方面如果害怕孩子被冷風吹著而整天緊閉門窗,會造成室內新鮮空氣不足,使寶寶發(fā)育不良,抵抗能力減弱,容易罹患各種感染。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從不出大門一步,就會由于缺乏日光的照射,容易患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后者不僅使患兒的骨骼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異常,還會進一步削弱其抗病能力。
因此,即便是冬季也要注意嬰幼兒房間的通風換氣,3周以內的嬰兒可在室內進行空氣浴,每次1~2分鐘,但室溫不應低于20攝氏度。
有條件的最好進行水浴,水浴時室溫應在18~20攝氏度之間,水溫應在35~36攝氏度之間,最好用澡盆給新生兒洗澡且動作要迅速,洗好后把嬰兒放在大毛巾被上邊擦邊包裹,然后用襁褓包好。如果遇上晴好的天氣,應當讓孩子到戶外接受陽光的照射。
此外,更為重要的是,嬰幼兒不能用電熱毯來取暖。因為后者是持續(xù)供熱,如果此時孩子全身又捂得很嚴實,散熱不好,就會使孩子的體溫隨著被窩內的溫度不斷上升,高熱和大量出汗時間一久就會對孩子的循環(huán)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造成損害,有學者將其形象地稱為冬季“中暑”現(xiàn)象。
冬季中暑多發(fā)生于2—10個月大的嬰兒。由于年輕的父母唯恐孩子著涼,給孩子身上裹著大衣、毯子,還要用上熱水袋、電熱毯等,加之房間門窗關閉,室內空氣不流通,使孩子如同生活在“人造夏季”,致使體溫逐漸上升,等父母發(fā)覺時,孩子已處于高燒之中,形成冬季“中暑”。
嬰兒易發(fā)生冬季中暑的原因,還與其體溫調節(jié)中樞功能尚未健全,對外界氣溫的適應性較差有關,尤其是出生后5個月以內的嬰兒,他們產(chǎn)熱量大,而出汗散熱又較緩慢,這種產(chǎn)熱和散熱的不協(xié)調,使嬰兒容易在環(huán)境影響下出現(xiàn)高熱。俗話說:“要得小兒安,須帶三分饑與寒”。這就要求年輕的父母一定要學好嬰幼兒保健知識,既不能讓孩子著涼,又不能讓孩子“中暑”。
嬰幼兒對寒暖自調能力差,衣著的厚薄起著輔助調節(jié)作用。許多父母擔心寶寶受涼感冒,往往過分地加衣保暖,豈不知,衣著太厚照樣會引發(fā)感冒。
這里關鍵是對受涼感冒的認識問題。風寒入侵肌表致病的先決條件是肌腠開、汗孔張、衛(wèi)表不固,除先天稟賦薄弱之外,正常兒衣著過厚會造成汗孔開張,這就給風寒入侵創(chuàng)造了條件。而衣被適當薄些,汗孔相對閉合,風寒之邪則不易侵入,這就是衣著越厚反而越易受涼的原因。小兒“稚陽稚陰”且為“純陽之體”,易寒易熱,故應按氣溫增減衣被,力求冷暖適宜。
嬰幼兒發(fā)育迅速,所需營養(yǎng)較成人迫切,但臟腑嬌嫩,消化力弱,若飲食不節(jié),饑飽無度,容易導致消化不良而嘔吐泄瀉。目下因少食饑餓成疾者鮮有,乳食多頻的患者多見,父母惟恐寵兒挨餓而頻頻添加食物,長此以往,食欲越減,進而脾胃運化功能紊亂,終成積滯。
要知道乳汁入胃約2個小時方能排盡,故嬰兒喂乳時間不宜短于3個小時,半歲后可間隔4小時,并逐漸取消夜乳,增加輔助食品需相應減少乳品。夏季氣候炎熱,小兒消化能力更差,不要輕易改變或增加乳食,增食量宜隨年齡、嬰幼兒需要漸增,但飲食間隔不能太短。小兒“脾常不足”,易虛易實,飲食調理貴在定時定量,力求饑飽適度。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