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9-21 10:13:51
簡析幼兒繪畫的再現(xiàn)性與表現(xiàn)性
也許是出于司空見慣,時有家長對“看著長大”的孩子貌似隨意涂抹的畫不以為然。相反,很多幼兒的畫往往會讓專家學者們激賞不已(圖1)。同樣的畫,為何不同的成人對之有著不同的感受?這主要是因為成人從不同的角度評判幼兒繪畫必然會導致不同的價值標準。
其中,有的人以畫得“像不像”具體事物為評判標準,即:幼兒繪畫作品是否體現(xiàn)了“再現(xiàn)性”;有的人則是以其畫得是否勇敢執(zhí)著且有奔放激情為評判標準,即:幼兒繪畫作品是否具有“表現(xiàn)性”。
此說“再現(xiàn)”,是指作者對具體事物的客觀反映;而“表現(xiàn)”,則是指作者主觀驅使自己所做的情緒性抒發(fā)。
不管幼兒繪畫在不同的成人眼中會獲得如何評價,卻較少有成人關注幼兒畫畫的初始心態(tài):他們本身究竟是要“再現(xiàn)”還是要“表現(xiàn)”?幼兒繪畫究竟是再現(xiàn)性還是表現(xiàn)性的?作為幼兒成長的教育者,成人應該如何認識這一現(xiàn)象并施以適當引導?
一、幼兒繪畫客觀上的“再現(xiàn)性”
現(xiàn)存的大量史前出土文物(例如彩陶圖案、原始雕刻等)表明:圖形先于文字出現(xiàn)。人類早期,原始先民在使用文字之前,已經(jīng)能夠運用圖形去表達自己對外界的感知與認知。原始先民是為人類的童年。
生活中不難看到,當孩子開始嘗試使用語言時,也漸漸開始嘗試使用繪畫。不同于語言學習,那主要來自于他們對成人(父母)的模仿以及成人對他們的反復傳授。而畫畫是由誰來“教”的?幾乎無師自通!幼兒幾乎都是天生的善畫者。人們在成長過程中若漸與美術疏離,主要是由于后天環(huán)境使然(作為孩子的第一教師,父母或許負有一定責任)。
原初的幼兒繪畫,不需要成人做任何示范與指導。孩子們不約而同地用他們自創(chuàng)的圖形去描繪自己所認知的世界。這一過程是幼兒要表達,再現(xiàn)式的表達。
但是,幼兒不同于成人。幼兒并不具備成人心理的獨立性,他們直截了當?shù)貙で蟪扇撕亲o與褒獎。他們很希望(或是愿意)自己的畫被“大人”所賞識,雖然他們的畫在直觀上并不善于精確表達(尤其是幼兒)。
由于幼兒不能精確而有深度地表達自己對世界的感知,所以幼兒繪畫往往只描繪出事物的框架,并在不自覺地突出事物的某些局部特征的同時又不自覺地忽視事物的某些細節(jié)。
例如,幼兒畫“毛毛蟲”,他一定是要讓別人知道自己就是畫的是什么,心中力圖畫像它!至于“毛毛蟲”究竟有多少條腿腳,他卻根本不在乎。
又例如,幼兒畫“自行車”,一看便知畫的是什么,但至于車輪的鋼絲有多少根,卻無關緊要。
二、幼兒繪畫不經(jīng)意流露的“表現(xiàn)性”
幼兒畫畫時,幾乎都能說出自己在畫什么。這個“什么”,其實就有具體事物所指?墒撬麄兯嫷氖挛锱c成人眼中的事物往往顯現(xiàn)很大差異。這也是部分家長對孩子所畫不以為然的原因。
幼兒繪畫客觀上具有“再現(xiàn)性”,但幼兒繪畫并沒有復制現(xiàn)實。何況,幼兒并不在乎他筆下的事物是否與現(xiàn)實事物相像幾分!幼兒的自信心不經(jīng)意之間使得自己的畫作具有了“表現(xiàn)性”。例如幼兒描繪的“太陽”。
幼兒繪畫往往不在乎所繪事物的比例尺寸。例如他們畫人,知道要畫出頭部、軀干與四肢,至于各部分比例?并不重要。他們根本不介意人有著什么樣的身體比例關系!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