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1 09:24:11
第四,臨摹和范畫注重作品結果,不重過程,忽視甚至遏制幼兒的情感表達和自我創(chuàng)作。一筆一劃的臨摹范畫教學中,沒有幼兒的自身經驗與情感的表達,更沒有幼兒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與培養(yǎng),過度重視“好不好看”、 “像不像”、“直不直”等技能方面的要求,繪畫幾乎都變成了肌肉訓練。有的老師會說:“你不教他畫直線,孩子們永遠都不會畫直線。”那么為什么你沒有教他畫“毛線圈”,他便會畫了呢?當然這種說法像是狡辯,落實到實際教學中是否見效也未可知,然而技能的教學就只有范畫才能學會嗎?將孩子的探索和發(fā)現過程封閉起來,直接將“知識技能”灌輸給孩子就是一種好的、科學的教學方法嗎?所以我們要做的更多的是引導幼兒探索發(fā)現新的技能,找到與幼兒經驗相連接,與幼兒興趣相聯系的方法幫助其完成技能的學習。幼兒繪畫教學如果走錯了路,用錯了方法,那么教師的技巧越精進,離教育的本質——發(fā)展人——就越遠,還不如不教。
案例2 方格子老虎
為了引導小班幼兒在滿足情感需要的過程中了解橫線、豎線的畫法,老師通過《方格子老虎》這個飽含親情的故事,幫助幼兒掌握有控制地繪畫線條的技能,并設計了情境性語言進行提示:“爸爸的愛從背上一直畫到肚子上,從上到下,從尾巴尖上一直畫到尾巴根上;媽媽的愛也好長好長,從肚子這里一直畫到尾巴這里。”
經過幼兒自主嘗試和教師指導,幼兒畫出了自己的方格子老虎。之后,教師又進行了個別交流,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的作品,聯想方格子可以做的游戲。
“你畫了很多橫線和豎線,你的爸爸媽媽一定有很多很多的愛。”“媽媽最愛我,每天給我講好多故事。爸爸也愛我,還讓我騎大馬。”其中最有意思的是這樣一段對話:“為什么媽媽的愛只有一條?”“媽媽在家說了算,只說一句就行。爸爸要說很多話。”
評析
美術教學“可以”進行技能的學習訓練,但是最終應是為了人的身心發(fā)展服務的,這也是教育的本質要求。尤其是對于學前幼兒來說,美術活動更加突出其對幼兒情感需要的滿足和對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斗礁褡永匣ⅰ愤@個活動雖然看似簡單,好像只是孩子在練習畫線,其實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回歸童心的美術教育的方向,展現了美術教育本來的面貌。
第一,關注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選擇適合幼兒的內容和方法。小班幼兒的思維發(fā)展處于直覺行動思維階段,所以一定要隨說隨做,教師設計的情境性語言幫助幼兒將線畫長;小班孩子繪畫水平處于涂鴉期,小手肌肉的控制力也不強,所以選擇了訓練其橫線豎線畫法這樣一個處于最近發(fā)展區(qū)之內的內容;畫線是十分枯燥乏味的,而最親近幼兒、幼兒最喜愛的應該就是爸爸媽媽了,用爸爸媽媽的愛來代表橫線豎線這一選擇,也十分契合孩子的心理。
第二,注重整合,通過美術活動滿足幼兒的情感需要和個性發(fā)展。幼兒對愛的渴望和對成人關注的渴求是從未停止的,愛這個話題也是永遠不會多,永遠不會停的,教師將美術活動承載于愛這個主題是十分恰當和溫馨的。其次,幼兒都有表達的沖動,在美術活動最后設計個別交流,使得幼兒在表達的同時,滿足了其受到關注的需要,也訓練了言語的發(fā)展。并且教師鼓勵自主嘗試,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他們思想各異,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也十分豐富,雖然只是簡簡單單的橫線豎線,但也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不同的畫法。
第三,注重個體差異,通過美術活動加強教師對幼兒的了解。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思想,對生活都有自己的理解。美術是表達的藝術,是靈魂的彰顯,教師通過美術活動能夠了解到幼兒的真實想法和個性,這是從他們口中問不出來的內容,也是課堂上回答不出的東西,我們應該珍惜,而不是抹殺。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