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9 15:31:33
媽媽對自己的情緒負責
媽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影響:"媽媽這么辛苦,你還這么不聽話!";"再不停下來,我生氣了!";"不要惹我發(fā)火!"……
孩子好像是我們的情緒主宰,我們成了奴隸。當他們表現(xiàn)"好"的時候,我們情緒好上天;當他們表現(xiàn)"不好"的時候,我們感覺都看不到天日。我們的情緒好壞,就隨著孩子上下起伏。影響是相互的,我們也把孩子變成了奴隸,為了讓我們高興,他/她可能就放棄了自己的樂趣,努力要表現(xiàn)"好",因為那是我們喜歡的。情緒也成了我們控制孩子的武器。不過,你不可能要求一個奴隸心里沒有不滿,所以有時候孩子又莫名其妙地跟我們作對,把我們氣得半死。
母子間的糾纏,說到底是情緒上的糾纏不清
特別容易跟孩子糾纏不清的媽媽,通常都是焦慮不安型。也就是說,孩子那些讓她生氣、發(fā)火、擔心的事……換作是一個安全型的媽媽,可能完全不覺得是什么問題。焦慮不安型的媽媽,也受不了孩子情緒低落,孩子成長本來就是苦樂參半的事,但她們特別想孩子"高高興興的",如果孩子遇到一點不高興的事,她們就如臨大敵,無法忍受。媽媽們情緒的過度反應,常常讓孩子誠惶誠恐。而一個看起來特別溫和善良慈祥的媽媽,可能是最容易緊張和膽小的媽媽,她們?yōu)榱吮苊鉀_突,常常過度放縱孩子,養(yǎng)出無法無天的孩子。
媽媽要把自己的情緒和孩子拉開一段距離
所以,一個媽媽一定要把自己的情緒和孩子拉開一段距離,不要讓孩子為你的情緒負責。這是你最負責的態(tài)度,避免將自己的問題強加給孩子。你能做的是:
a。記住你的性格是養(yǎng)育過程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
b。在你的情緒反應過度時不要"教育"孩子。情緒狀態(tài)中我們多半會失掉些自我的正常功能,這個時候你是無法"教育"孩子的,不過是發(fā)泄而已。
c。自我成長,改善自己的情緒困擾,不讓它障礙你做媽媽的能力。
當你樹立了為自己情緒負責的榜樣,你才能教會孩子為他/她的情緒負責。教學相長,共同"提高情商"。
遠子,遠到多遠?
遠子,不是說把你的孩子扔得遠遠的,你跟他/她劃清界限,各自不相干,讓他自生自滅。那樣"遠"子,孩子會向你討債的。焦慮不安型的媽媽根本無法跟孩子分離,親子不如遠子這句話,更多是為她們說的;即便她們牢牢記著"遠",跟孩子的距離也比較近,需要掙扎和努力才能做到"遠"。假如你是回避型,本來就不喜歡太過親密的人際關系,你跟孩子的關系已經夠遠了;乇苄蛬寢寱纱喟押⒆尤咏o老人或者保姆,把孩子送進全托的幼兒園,孩子哭鬧得再厲害都懶得搭理,讓孩子自己收場……焦慮不安媽媽需要學習才能做到的事,對回避型媽媽來說易如反掌。問題是,她們無法跟孩子建立安全的情感聯(lián)接。那么你需要做些努力,跟孩子靠得近點:花更多時間跟孩子相處,特別地多為孩子做些事,給孩子買禮物,多多抱TA,學習對孩子的情緒更敏感些……你需要學習如何跟孩子親密。
遠和近,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意味著媽媽能夠意識到孩子的成長、變化和需要,承受住焦慮擔心,逐漸放手,允許孩子自己做主,允許他長大,允許他不需要媽媽,允許他犯錯,冒險,離開我們,成為他自己!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