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4 10:57:17
五、科學活動中教師應具備的專業(yè)素養(yǎng)
(一)教師應具備廣泛的科學知識
自然界中的春華秋實、斗轉星移等,都會引發(fā)幼兒無限的好奇和遐想?此屏曇詾槌5默F(xiàn)象,卻蘊涵著科學的原理,這就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活教材”。在科學活動中,教師應具備廣泛的科學知識,包括自然科學、現(xiàn)代科學等,這樣才有可能自如地、深入淺出地指導幼兒的科學探索活動,幫助幼兒獲取周圍物質世界的廣泛的科學經驗,或在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初級的科學概念。如在“蛋”的科學活動中,教師需清楚地掌握為什么生的蛋不能旋轉、為什么壞的蛋可以浮起來、為什么鹽水可以使蛋浮起來等相關科學知識,明確有關概念和知識點,才能在活動中做到胸有成竹。
(二)教師應具備靈活的提問技能
巴爾扎克曾經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問的是問號。”實踐證明,提問的設計在科學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教師的提問藝術和技巧是啟發(fā)幼兒觀察、想象,引導幼兒積極探索的重要保證。首先,提問要能激發(fā)幼兒的積極性,要有啟發(fā)性和開放性,如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有什么方法可以使蛋浮起來?鹽水一定能使蛋浮起來嗎?其次,提問要能引發(fā)幼兒的想象、推理,能引發(fā)幼兒對事物進行比較,如你認為它可能是只怎樣的蛋?為什么?把不同的蛋放在清水和鹽水中可能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最后,教師的提問還要有靈活性,如在最后的合作探索中,一組幼兒因為出了點差錯沒有及時完成任務,教師可以馬上問:“如果讓你們重新做一次,你們會怎樣合作完成任務?”這樣既減輕了幼兒的挫敗感,又讓幼兒有意識地調整了行為。
(三)教師應具備科學活動的指導能力
科學活動應成為教師支持、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索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發(fā)展能力的過程?茖W活動的開展應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活動中扮演著引導者、指導者和促進者的角色,要充分把握幼兒即時反饋的信息,做好“拋接球”的工作,捕捉、深化有價值的信息,并及時更正錯誤的信息。如在區(qū)分生的蛋和熟的蛋環(huán)節(jié),有名幼兒把一只蛋殼略黃的蛋說成熟的蛋,他的理由是油煎蛋是黃的,這個蛋殼也有點黃,所以是熟的蛋。教師及時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先請其他幼兒針對這一結論發(fā)表不同的觀點,并說明理由,然后請這名幼兒親自打開蛋來驗證他的說法是否正確。在事實面前,教師及時糾正了幼兒的錯誤認識,并進一步總結梳理正確的判斷方法,引導幼兒進一步嘗試、驗證。
“蛋”的科學活動雖然已告一段落,但由此引發(fā)的思考卻始終影響著我的教學活動?茖W活動在促進幼兒觀察能力、創(chuàng)造力、社會和情感的發(fā)展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教師應放手讓幼兒自己動腦、探索和操作,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和熱情;不斷提升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從而更有效地開展科學活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