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9-13 11:05:50
◆調整玩法
教師若能把握幼兒的游戲特點,對游戲的玩法稍加調整,傳統(tǒng)游戲就會煥發(fā)出新的光彩。如“木頭人”游戲中,“木頭人”的動作一直是走或保持身體的某一姿勢,玩的次數(shù)多了,幼兒便會失去興趣。于是,教師把“木頭人”的走變?yōu)槟7赂鞣N小動物走路,將走、跑、跳、爬、滾等各種基本動作融于游戲中,讓幼兒充分活動身體,幼兒玩得樂此不疲。
三、民間體育游戲的運用
(一)合理設置民間體育游戲課程
根據(jù)幼兒園運動課程的特點,我們將民間體育游戲以不同的活動形式融入幼兒運動課程中,全方位促進幼兒運動能力的發(fā)展。
◆穩(wěn)扎穩(wěn)打的“必修課”
首先,我們充分利用早鍛煉活動,根據(jù)每日不同的運動發(fā)展目標,穿插相應的民間體育游戲內容,運用多種形式促進幼兒機體協(xié)調發(fā)展。
其次,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集體體育活動,主要是讓幼兒掌握一些民間體育游戲的基本玩法,建立基本規(guī)則,并體驗集體游戲的樂趣。小班每周安排一次,中大班每周安排一至兩次。
◆豐富多彩的“選修課”
在區(qū)域活動中,幼兒園專門設立了民間體育游戲區(qū),并根據(jù)場地分割成幾個小區(qū)域,如平衡區(qū)、竹竿區(qū)、玩沙區(qū)等,每周各班可輪流進入活動區(qū);顒又,幼兒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選擇游戲內容,有較大的自主游戲空間。
在自由活動時間,幼兒會自主發(fā)起一些游戲活動。教師把一些小型的游戲材料投放在幼兒隨手可取的地方,鼓勵幼兒自主開展運動量小、人數(shù)不限的民間體育游戲。如“開鎖”“拍紙牌”“挑線”等游戲,在寬松的氛圍中,幼兒可以鞏固已學過的游戲內容,還可以開展即興改編的新游戲。
◆別具一格的“主題活動”
幼兒園還充分利用民間體育游戲開展各類主題活動,如抖空竹大賽、風箏節(jié)、以民間體育游戲為主題的親子運動會等。每年四月的“風箏節(jié)”已成為幼兒園的傳統(tǒng)文化活動,說風箏、畫風箏、做風箏、放風箏……幼兒在一系列的活動中感知風箏的美、放風箏的速度與技巧,感受民間傳統(tǒng)游戲的趣味。
(二)有效組織民間體育游戲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民間體育游戲多源于勞動人民的勞動情景,游戲情節(jié)符合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激發(fā)幼兒積極探索和參與的愿望。如在“獵人抓野兔”的游戲中,教師對幼兒說:“森林里的小兔子有危險了,獵人正準備去抓它呢,我們該怎么辦?”只見“營救隊員們”急不可待地出發(fā)了,他們自己選擇難度不同的“小路”,有的奮力跨過寬寬的“小河”,有的用力爬過高高的“小山”,有的走在搖晃的“獨木橋”上……幼兒勇敢地前行,“小兔子救出來了!”“我們勝利了!”幼兒歡呼雀躍。教師在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時,或賦予其情節(jié),或營造競爭氛圍,使運動材料“活”起來,讓幼兒從“被動運動”走向“主動運動”,豐富幼兒的運動經(jīng)驗。
◆開展競賽,激勵挑戰(zhàn)
民間體育游戲具有競賽性,在活動開展得比較成熟時,我們充分利用競賽來激發(fā)幼兒的運動熱情。如在“風火輪”游戲中,幼兒有的推著風火輪到處跑,有的拿著風火輪丟來丟去,有的索性坐在了臺階上……這時,教師拿出了幾張地圖,神秘地對幼兒說:“今天熊博士請你們幫忙,需要推著風火輪、按照藏寶圖的要求去找寶藏,你們分成三組,看哪一組找得最快。”幼兒頓時來了精神,根據(jù)藏寶圖中的提示,有的在小路上滾風火輪,有的在橋洞下滾風火輪,有的在陡坡上滾風火輪……大家你追我趕,找到寶藏后,迫不及待地與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悅。同伴之間、小組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的游戲競賽,能讓幼兒體驗成功感,不斷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因材施教,挖掘潛能
民間體育游戲的特殊性,要求我們在面向全體的同時,還要尊重幼兒個體發(fā)展存在的差異,根據(jù)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點設計不同的運動目標。如在“有趣的空竹”游戲中,操場上一個個彩色的空竹吸引著幼兒,可是擺弄了很久,幼兒就是抖不起來。“沒勁!”“不好玩!”教師說:“我的空竹本領大,除了能抖起來,還可以在地上滾、轉圈、翻跟斗……”沒等教師說完,幼兒紛紛說:“我也會!我也會!”于是五彩的空竹伴隨著幼兒的笑聲呈現(xiàn)出各種各樣的玩法,漸漸地,居然有幾個幼兒把空竹抖了起來。在這個游戲中,教師因人而異,循序漸進,既挖掘了幼兒的運動潛能,又能達到讓幼兒鍛煉的目的。
在民間體育游戲的選擇、改編和運用的過程中,教師應不斷豐富游戲的內容,變換游戲的玩法,完善游戲的規(guī)則,與幼兒一起運動、游戲,感受民間體育游戲帶來的樂趣。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