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05 11:08:13
語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看圖講述活動
存在問題:在幼兒園課程中,看圖講述活動內容少了,類型也少了。雖說發(fā)散思維的環(huán)節(jié)在不同年齡的看圖講述中都有明顯體現,但圍繞圖示有序地、相互關聯地講述的要求被降低了。這和教師對看圖講述價值取向的理解有關。
對策:看圖講述需要幼兒仔細地觀察圖示,聯系已有經驗有序地進行表達。不同年齡的幼兒對圖示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程度的表達。所以在講述策略上不能干篇一律。
在小班,宜以擺圖、添畫的方式與幼兒進行邊問邊答邊擺圖的推進式互動,在過程中形成畫面,讓幼兒針對圖示的變化學習一一對應的講述。這樣做的好處能保證幼兒對畫面的有意注意,便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隨時和幼兒互動。
在中班,宜對幼兒進行描述為主的語言訓練,相應地提供內容豐富、角色形態(tài)夸張、角色間有動作聯系的圖片,讓幼兒在觀察中尋找自己的切入點。在幼兒表述時,需仔細傾聽,及時提取幼兒表述中的語言元素,如好聽的詞、比喻句等,組織其他同伴欣賞、學習。這樣既讓幼兒有生生互動的機會,又讓幼兒感悟自己的成功,增強了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至于大班,應更多地考慮看圖講述的內容,注重關聯性、完整性;類型上,注重多樣性,除一般看圖講述外增加排圖講述、問題講述等;方式上,增加小組合作講述。目的就是讓不同的幼兒對同一事情可用不同的經驗、不同的思考方式,有關聯地完整地表述圖片內容,發(fā)展幼兒觀察、判斷、推理等思維能力和語言表現能力。指導過程以幼兒自己的表述內容為實例,引導幼兒有意識地使用比喻、擬人、對話等技巧,提升連貫講述的能力。
二、故事教學活動
存在問題:幼兒園的故事教學在內容選擇上偏向于為主題服務,故事自身的文學美感考慮欠缺。在教育過程中,只注重了社會性教育的價值,忽略了文學作品的文學美感對兒童的熏陶價值,往往一個故事只用一個課時。幼兒難以真正理解故事角色的個性,也感受不到文學的美感。有的教師故事一講就馬上進行一連串的提問,幼兒對這些問題會感到非常迷茫, 因此降低了幼兒聽故事的積極性;有的教師不看教學活動類型是否需要,缺少對故事內容的分析,尤其是文學表現技巧的尋找和學習,急于追求外顯的動作表演,致使幼兒的故事表演比較僵硬;還有的教師忽略了故事教學具有聲音藝術的特征,講故事時聲音平淡,缺乏感染力,常常依賴于故事磁帶,甚至拿著故事資料書讀故事。
對策:選擇故事時要考慮為主題服務,更要考慮故事的文學性,還要注重幼兒年齡特征,不同年齡的幼兒對故事的偏好也有不同。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