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03 14:43:28
家長利用生活培養(yǎng)寶寶全面發(fā)展
許多家長是抱著讓寶寶來學本領的想法報名參加早教活動的,而忽視了寶寶既有認知發(fā)展的需要,也有情感等社會性需要。以下是親子早教活動,可結合實際情況參考。
一、走進社區(qū),加強社會性
散居在家的寶寶常常與成人一起離開家庭進入社區(qū)去散步、買菜和購物等。社區(qū)有著家庭所沒有、也不可能有的豐富資源。我們改變了過去早教活動內容和環(huán)境的局限,集合菜市場或超市環(huán)境中的寶寶生活常態(tài)設計活動,比如《換小車》,讓家長感知到,豐富的社區(qū)活動對引導寶寶感受成人社會、適應與陌生人接觸是非常有價值的。
活動名稱:換小車
幼兒活動目標:幼兒感受與同伴一起乘坐小車的新鮮與快樂,嘗試利用玩具與同伴進行交往。
家長成長目標:家長學會用多種方法引導寶寶同意互換小車,并能增加寶寶與同伴的語言或動作交流。
活動準備:寶寶推車若干。
活動過程:家長用語言引導寶寶玩弄小車上的玩具,并鼓勵寶寶摸摸同伴的車,引起寶寶交換小車的興趣;家長帶領寶寶互相交換,并說“我們換小車坐一坐”;寶寶與同伴共同玩小車。
家長提示:多給予寶寶語言刺激,比如“看看,哥哥的小車上都有什么?我們摸一摸”,“我們和哥哥握握手,讓哥哥把小車借給我們坐一坐”等,引導寶寶和同伴交流;平時,還可帶寶寶和小區(qū)同伴共同游戲、比賽。
家庭延伸:寶寶年齡較小,接觸外界的范圍相對較狹窄,家庭以外每天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超市、菜市場、公園、綠地等。家長要充分發(fā)揮這些地點的社區(qū)性,有意識地讓寶寶和收銀員阿姨、賣菜大叔、·上遇見的同齡人等進行交往,如打招呼、交換玩具和分享食物等。
二、接近自然,體驗情感性
嬰幼兒的天性是喜歡接觸、親近大自然的。我們利用遠足郊游活動的機會,為寶寶搭建與人、景、物的互動平臺,比如給小兔、小鴨喂食等,讓親子共同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同時,在這樣的輕松、愉悅環(huán)境中,寶寶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在家長的陪伴下,也會試探性地發(fā)起交往,逐漸從被動交往轉變?yōu)橹鲃咏煌,感受同伴互動帶來的樂趣?br />
活動名稱:捉菜蟲
幼兒活動目標:幼兒體驗捉蟲子的樂趣,喜歡與家長共同完成同一件事,感受到與他人合作的喜悅情感。
家長成長目標:家長觀察寶寶之間的交往行為,出現問題及時解決。
活動準備:長有青蟲的卷心菜、裝小蟲的盒子若干。
活動過程:教師帶領寶寶來到菜地,觀察被蟲子咬壞的葉子,啟發(fā)寶寶幫助蔬菜捉蟲子,家長帶領寶寶一起捉蟲。
家長提示:有的家長自己比較怕蟲子,但在寶寶面前盡量不要表現出害怕的表情或動作,以免影響寶寶參與活動的熱情;由于一些寶寶從小接觸大自然的機會較少,或者已經受到過成人的示范影響,會表現出害怕情緒,家長不要急躁;有的寶寶還不會主動交往,家長可以先讓他去看看其他同伴,說一說同伴在干什么,讓寶寶對同伴的活動感興趣。
家庭延伸:捉完蟲子后,可以帶領寶寶把蟲子喂給小雞吃,鼓勵寶寶主動與別的幼兒交流自己捉的蟲子是什么樣的。有一定數概念的寶寶還可以嘗試數蟲子,互相比較多少
三、貼近生活,實現趣味性
設計活動時,還應考慮到的因素就是嬰幼兒的學習過程,即認知過程、情感需要和動作發(fā)展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在我們的觀察記?中都證明了三者的互通性和聯系性。在這三個因素的影響下,他們通常會利用自由玩耍,逐步建構對周圍世界的基本認識,從中獲得具有個人意義的經驗。他們會表現出是因為生活而學習,有時又是因為游戲而學習。而一些家長并不了解生活中的元素才是寶寶最能熟悉、最易理解的學習內容,他們不明白為什么無用、廢舊的物品在寶寶手中卻成了好玩的、有趣的。所以,活動的內容不僅要在寶寶生活中發(fā)現資源,還要讓家長了解生活中有很多豐富有趣的教育資源。
活動名稱:快樂的廚房
幼兒活動目標:練習“撕”、“塞”、“抄”、“倒”的動作,發(fā)展手指的靈活性;初步感受扮演角色的樂趣,嘗試分享帶來的快樂。
家長成長目標:嘗試用各種方法讓寶寶把做好的“飯菜”拿來與家人共享,提高寶寶交往的興趣。
活動準備:各種剩菜葉子、烹飪工具。
活動過程:家長邀請寶寶來當“廚師”或“媽媽”,讓他們來“煮飯”,引起寶寶的興趣;鼓勵寶寶邀請家人共同品嘗,并給予寶寶表揚。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